《寄无得头陀》
时间: 2025-01-06 11:16:5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寄无得头陀
作者: 贾岛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夏腊今应三十馀,不离树下冢间居。
貌堪良匠抽毫写,行称高僧续传书。
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
白衣只在青门里,心每相亲迹且疏。
白话文翻译:
夏季和腊月已经应当有三十多天了,我依然居住在树下的冢旁。
我的容貌能让良匠用笔描绘,行事被称为高僧续写经书。
从山涧传来的水声远远传来,空中的月色显得如此宁静。
白衣僧人只在青门里,心中时常亲近却又相疏。
注释:
- 夏腊:夏季和腊月,指一年四季。
- 冢:坟墓,这里指作者居住的地方。
- 良匠: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 高僧:指德高望重的僧人。
- 落涧水声:指从山涧流下的水声。
- 青门:通常指僧院或道观的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779年-843年),唐代诗人,与王维、孟浩然并称。其诗以清新、自然、深刻著称,常描写山水、田园生活及佛教禅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贾岛晚年,表现了他在山中隐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孤独与宁静的感悟。
诗歌鉴赏:
《寄无得头陀》是一首表达隐逸生活与内心情感的佳作。全诗虽短,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情感。诗人以树下冢旁的居住环境为背景,展示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第一联开头便点明时间背景,夏腊的交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抒发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第二联通过“良匠”和“高僧”的比喻,表现诗人对自身艺术追求的自信与对佛教文化的向往。落涧水声与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自然氛围,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最后一联则引入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与外界的疏离感,尽管心中有亲近之情,但却因隐居生活而产生了距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夏腊今应三十馀:诗人以时间的流逝引入,反映了他的隐居生活已持续多天。
- 不离树下冢间居:强调了他简朴的住所,表明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 貌堪良匠抽毫写:诗人自谦,暗示自己容貌出众,艺术修养深厚。
- 行称高僧续传书:对自身修行的肯定,表明其心灵追求。
- 落涧水声来远远:描绘自然的声音,增添了诗意的宁静。
- 当空月色自如如:月色的描写,增强了孤独与宁静的感觉。
- 白衣只在青门里:暗指僧侣的生活环境,体现出对佛教的向往。
- 心每相亲迹且疏:表现与外界关系的微妙,内心的两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高僧,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水声和月色被赋予了情感,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然,体现了深厚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下冢:象征着隐逸与安静的生活。
- 水声: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
- 月色:象征着清幽和思考的空间。
- 白衣:象征着佛教文化和高尚的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良匠”,指的是? a) 高僧
b) 艺术家
c) 技艺高超的工匠
d) 农夫 -
诗人提到的“青门”指的是? a) 学校
b) 僧院
c) 城门
d) 商店 -
诗中“落涧水声”传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宁静
c) 悲伤
d) 困惑
答案:
- c) 技艺高超的工匠
- b) 僧院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过故人庄》:描写友情与隐逸生活,情感更加直接。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相关研究书籍
- 相关唐代文学批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