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蟋蟀渐多秋不浅,
蟾蜍已没夜应深。
三更两鬓几枝雪,
一念双峰四祖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夜晚景象。蟋蟀的叫声渐渐增多,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而蟾蜍已经隐没,夜色显得格外深沉。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作者感受到自己两鬓的白发如同几枝白雪,心中思念的念头如同高峰般耸立,令他对四位祖先充满敬仰之情。
注释:
- 蟋蟀:一种昆虫,秋天叫声逐渐增多,象征秋天的来临。
- 蟾蜍:即癞蛤蟆,夜深时已不再出现,暗示夜色的加深。
- 三更:夜间的一个时段,通常指午夜。
- 两鬓:指两侧的鬓发,诗中形容白发。
- 几枝雪:比喻白发像雪一样,暗示年华的流逝。
- 一念:指心中的一念,思念和感慨之情。
- 双峰:可能指高耸的山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追求。
- 四祖心:指对四位祖先的追思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唐代诗人,字阮籍,号梦阮,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43年。他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夜景,常与王维并称。
创作背景:
《夜坐》创作于贾岛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反思期。此时,他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他对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诗中的意象通过夜晚的寂静与秋天的凉意,折射出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夜坐》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佳作,通过自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感悟。在诗中,蟋蟀的叫声和蟾蜍的隐没,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和夜晚的降临,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独坐沉思,内心的感慨与思念如潮水般涌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的“两鬓几枝雪”,不仅传达了作者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感慨,也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接受。这里的“雪”意象,不仅仅是指白发,更是岁月无情的象征,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最后,诗的后两句提到的“一念双峰四祖心”,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祖先的敬仰。双峰高耸,象征着诗人心中崇高的理想,而四祖则代表着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根基。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发出对生命、理想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蟋蟀渐多秋不浅:蟋蟀的叫声越来越多,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 蟾蜍已没夜应深:蟾蜍已经隐没在夜色中,说明夜晚已经深沉,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三更两鬓几枝雪:午夜时分,诗人感叹自己的两鬓已如白雪般,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一念双峰四祖心:心中的一念如双峰耸立,表达了对理想与先祖的崇敬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几枝雪”比喻白发,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出诗人对音韵的讲究。
- 意象:蟋蟀、蟾蜍、雪、双峰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贾岛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理想和历史的深层思考。诗中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蟋蟀:象征秋天的到来,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蟾蜍:象征夜的深沉,隐喻着人心的孤寂与思索。
- 雪: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提醒着人们珍惜生命。
- 双峰: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远,寄托着诗人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贾岛在哪个朝代生活?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黄昏
- B. 午夜
- C. 凌晨
- D. 正午
-
诗中提到的“几枝雪”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秋天的景象
- B. 年龄的增长
- C. 自然的变化
- D. 祖先的智慧
答案:
- B. 唐代
- B. 午夜
- B. 年龄的增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兄》:通过夜晚的静谧,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贾岛的《夜坐》和王维的《夜泊牛渚怀君》中对夜晚的描绘,两者都通过夜晚的静谧引发对人生的感悟,但贾岛更多地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衰老,而王维则更偏向于友谊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贾岛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