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又去。愁杀一声杜宇。昨夜海棠无。晓来闻燕语。缥缈佳人何处。镇日愁肠万缕。千里无家归未得,春风知我苦。
白话文翻译:
春天又走了,杜鹃的啼叫让我愁苦。昨夜海棠花已经凋谢,清晨听到燕子的鸣叫。那缥缈的佳人到底在何处?整天心中愁绪万千。千里之外无家可归,春风也知道我的苦楚。
注释:
- 杜宇:指杜鹃鸟,常在春天啼叫,代表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离别和愁苦。
- 海棠:春天盛开的花,通常象征美丽和短暂。
- 燕语:燕子鸣叫,春天的象征,寓意着春天的生机。
- 缥缈:形容轻盈飘渺,常用来形容美人或梦境。
- 愁肠万缕:形容愁苦的心情如同千丝万缕般纠结。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古人常以杜鹃啼叫象征离别与哀愁,杜鹃鸟因啼叫而使人联想到思念故乡或亲人。
- 海棠依旧:海棠花的美丽常与青春短暂相联系,寓意青春易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长庚,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以词作见长,作品多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诗人可能经历了某种离别或失落,因此对春天的逝去充满惆怅与思念,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和苦闷。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春又去》是一首充满春愁的词作,诗人在春天的尽头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远方佳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春又去”便直截了当地揭示了诗人对春天的失落,接着以“愁杀一声杜宇”引入了杜鹃鸟的声音,杜鹃的啼叫自古便是愁苦的象征,暗示着离别之痛。
接下来的“昨夜海棠无”,则通过海棠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与青春的逝去,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失去感到无比惋惜。随后“晓来闻燕语”又引入了春的生机,燕子的鸣叫仿佛在提醒诗人春天依旧存在,但诗人却因心中愁绪而无法感受到这一份生机。
“缥缈佳人何处”一句,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佳人的缥缈仿佛在梦中,诗人整日愁肠百结,思绪万千。最后两句“千里无家归未得,春风知我苦”,则是一种无奈的自述,诗人身处异地,心系故乡与爱人,春风虽知其苦,却无力相助。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春景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又淡淡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又去:春天又一次离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愁杀一声杜宇:杜鹃的叫声让人感到无比忧愁。
- 昨夜海棠无:昨夜海棠花已然凋零,象征美好事物的失去。
- 晓来闻燕语:清晨听到燕子的鸣叫,春天的生机与愁苦形成对比。
- 缥缈佳人何处:思念的佳人如同梦幻般缥缈,难以相见。
- 镇日愁肠万缕:整日忧愁,心中愁思如同千丝万缕,难以解开。
- 千里无家归未得:身在千里之外,无法回归故乡,感到孤独。
- 春风知我苦:春风仿佛知道我的苦楚,却无法改变现状。
修辞手法:
- 比喻:“愁肠万缕”将愁苦形象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春风知我苦”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春天的逝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体现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春:象征希望与生机,代表着新的开始。
- 杜宇:象征离别与愁苦,承载着思乡之情。
- 海棠:象征美丽与短暂,暗示青春易逝。
- 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归属感。
- 佳人:象征理想与美好,承载着对爱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又去”中的“春”指代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离去
- C. 春天的生机
- D. 春天的节气
-
“愁杀一声杜宇”中,杜宇的叫声象征什么?
- A. 欢快
- B. 离别与愁苦
- C. 归乡
- D. 美好
-
诗中“千里无家归未得”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快乐
- B. 孤独与无奈
- C. 期待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与爱情的思念。
- 杜甫《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谒金门·春又去》均表现对春天的思念,但《春望》更多地关注国家和个人命运,而《谒金门·春又去》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孤独感,二者在主题上虽有交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文学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