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谒金门
作者: 张祥龄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灯暗坐,画出愁人一个。
茶饭不曾无泪堕,凄凉谁似我。
听尽鸡鸣不寤,拌把人儿不做。
玉碎花残今怎过,君怀中长大。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坐着,画出一个愁苦的人。
茶饭之间,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下,悲凉的心情有谁能理解我呢?
听尽了鸡鸣,却无法入睡,身边没有人陪伴。
如今玉石破碎、花朵凋零,我该如何度过这个时刻,唯有在君怀中长大。
注释:
- 灯暗:灯光昏暗,象征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 愁人:指愁苦的人,表现诗人的心情。
- 泪堕:泪水流下,表达苦楚与悲伤。
- 鸡鸣:指鸡叫声,象征清晨的到来,却无法唤醒心灵的沉痛。
- 玉碎花残:比喻美好的事物已经破碎,凋零,暗示失落。
典故解析:
“玉碎花残”可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失去与哀悼,暗指世事无常与人生的苦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祥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多以沉郁哀伤为主,深受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个人经历苦痛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以及对孤独与凄凉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谒金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愁苦。诗人在昏暗的环境中,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失落。开篇“灯暗坐,画出愁人一个”,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孤独的氛围。愁苦不仅体现在外部环境的昏暗,更是内心深处的煎熬。接着,通过“茶饭不曾无泪堕”,诗人揭示了生活中的无奈与绝望,吃饭时泪水不断流淌,令人倍感心痛。最后的“玉碎花残今怎过”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尽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灯暗坐,画出愁人一个:在昏暗的灯光下,诗人感到孤独,内心的愁苦被勾勒出来。
- 茶饭不曾无泪堕:即便是吃饭的时候,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悲痛,泪水自然流下。
- 听尽鸡鸣不寤:鸡鸣声声,象征清晨的到来,但诗人却无法安眠,体现了内心的痛苦。
- 拌把人儿不做:身边没有人陪伴,孤独感加剧。
- 玉碎花残今怎过:美好的事物已然破碎,诗人对未来感到无助与茫然。
- 君怀中长大:暗示对爱情、温暖的渴望,希望能在爱中得到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碎花残”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 拟人:将鸡鸣与人的情感结合,表现内心的不安。
- 对仗:上下句意境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孤独、失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诗人通过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心灵的痛苦与对温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暗:象征孤独与忧愁。
- 泪水:悲伤的象征。
- 鸡鸣:象征清晨与生命的希望。
- 玉碎花残:象征美好事物的失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灯暗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高兴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b) 孤独 -
“玉碎花残”可以理解为: a) 美好事物的存在
b) 美好事物的消亡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b) 美好事物的消亡 -
诗人通过哪几种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a) 鸡鸣、灯光、泪水
b) 花、玉、夜空
c) 河流、山丘、星星
答案: a) 鸡鸣、灯光、泪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忧愁。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呈现出对离别的伤感,但语气略显轻松。
- 李清照《武陵春》:表现女性对失去爱情的哀伤,与张祥龄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清代诗人的代表作。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