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应提刑招饮北山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万绿梢头眼,双江合处城。
山如人有立,水与市俱横。
啼鸟春风暖,飞花晚照明。
笙歌推使去,缓屟当车行。
白话文翻译:
在绿意盎然的树梢上,城市在两条江流交汇的地方。
山峰巍峨,宛如人立于此,水流与市镇平行而过。
春风中鸟儿啼鸣,飞舞的花瓣在晚霞中闪耀。
笙歌阵阵催人远行,慢慢穿鞋就像坐车一样悠然自得。
注释:
- 万绿:形容树木繁茂,绿意盎然。
- 梢头眼:树梢的尽头,看得见的地方。
- 双江合处:指两条江流交汇的地方。
- 山如人有立:山的形状像站立的人。
- 水与市俱横:水流与城市平行,描绘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 啼鸟春风暖:春风中鸟儿欢叫,传达温暖的气息。
- 飞花晚照明:飞舞的花瓣在傍晚的阳光下显得明亮。
- 笙歌推使去:乐曲催促人离去。
- 缓屟当车行:慢慢穿上鞋子,就像乘坐车一样悠闲。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描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孟敞,号瀛洲,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精神寄托与自然和谐的时期,北山可能是作者所游之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应提刑招饮北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北山的秀美与生机。诗中通过“万绿梢头眼”、“双江合处城”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繁茂和城市的和谐。诗人将山水与人文相结合,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场景。
在这幅画面中,鸟鸣与春风交织在一起,传递出温暖的气息,飞舞的花瓣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诗的最后两句“笙歌推使去,缓屟当车行”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令人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绿梢头眼:描绘了树木繁茂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双江合处城:通过江流与城市的结合,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山如人有立:比喻山的形态,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 水与市俱横:水流与城市平行,表现出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融。
- 啼鸟春风暖:春天鸟鸣的声音,传达了温暖的春意,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飞花晚照明:晚霞映照下,飞舞的花瓣闪烁着光芒,增添了景色的美丽。
- 笙歌推使去:音乐的催促,表现出一种生活的节奏。
- 缓屟当车行: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自在的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如人有立”,将山比作人,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拟人:鸟儿的啼鸣与春风的暖意,使自然有了生命与情感。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象征生命与希望。
- 山:象征稳固与长久。
- 水:象征灵动与变化。
- 鸟:象征自由与生机。
- 花:象征美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绿梢头眼”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城市的繁华
B. 自然的生机
C. 生活的忙碌 -
“飞花晚照明”中的“飞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短暂的生命
C. 欢乐的心情 -
诗人通过“笙歌推使去,缓屟当车行”想表达什么情感? A. 赶路的急促
B. 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C. 对音乐的热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洪咨夔的作品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生活的悠闲,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山水的孤寂与人的内心世界。两者虽同为山水诗,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