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语》

时间: 2025-01-01 15:46:37

脱却布裤博米归,岗泥滑滑行苦迟。

打麦作饷知何时,阿婆饼焦涎满颐。

更愿春蚕一百箔,卖新得价丝贵乐。

葫芦沽酒和家酌,免教灶妇嘲姑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脱却布裤博米归,岗泥滑滑行苦迟。
打麦作饷知何时,阿婆饼焦涎满颐。
更愿春蚕一百箔,卖新得价丝贵乐。
葫芦沽酒和家酌,免教灶妇嘲姑恶。

白话文翻译

我脱下布裤,急匆匆地回家,
在滑滑的岗泥上行走,真是艰难缓慢。
打麦作饷,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阿婆的饼干已烤焦,口水流满了嘴角。
我更希望春蚕能多吐一百箔,
这样新丝的价格就能卖得更贵,带来乐趣。
我想买葫芦酒,和家人一起饮酒,
免得灶妇嘲笑我姑姑的恶言。

注释

  • 脱却:脱下,去掉。
  • 博米:急急忙忙回家取米。
  • 岗泥:指田间的泥土,湿滑而难行。
  • 打麦作饷:打麦是指收割麦子,作饷是指作为食物的准备。
  • 阿婆:老奶奶,指做饼的人。
  • 饼焦:饼烤焦,形容食物的状态。
  • 春蚕一百箔:春天的蚕吐丝,象征丰收和经济利益。
  • 葫芦沽酒:指用葫芦装酒,形容饮酒的悠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而著称。他的诗大多反映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禽语》创作于一个农忙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简单快乐的向往。诗中展现了农民的辛苦和对丰收的期待。

诗歌鉴赏

《禽语》展现了农民生活的真实与艰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呈现出来,令人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整首诗以“脱却布裤博米归”开头,直接引入农民的日常,表现出一种急切和忙碌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岗泥滑滑行苦迟”,则生动地描绘了行走的艰难,突显了农民在自然条件下的无奈与困顿。

“打麦作饷知何时,阿婆饼焦涎满颐”描绘了农民在劳作后,等待食物的无奈。阿婆的饼干烤焦,流露出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与调侃,体现出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更愿春蚕一百箔,卖新得价丝贵乐”,则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心中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两句“葫芦沽酒和家酌,免教灶妇嘲姑恶”更是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亲切,酒是生活的调味品,抒发了对简单快乐的追求。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脱却布裤博米归:诗人脱下农具,匆匆回家取米,表现出生活的忙碌。
  • 岗泥滑滑行苦迟:在湿滑的泥地上行走,速度缓慢,暗示着生活的不易。
  • 打麦作饷知何时:收割麦子作为食物的准备,不知道要等到何时,表现出不确定感。
  • 阿婆饼焦涎满颐:阿婆的饼已经烤焦,口水满嘴,形象地展示了饥饿的状态。
  • 更愿春蚕一百箔:希望春天的蚕能多吐丝,象征着对生活富足的渴望。
  • 卖新得价丝贵乐:新丝卖得高价可以带来乐趣,隐喻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葫芦沽酒和家酌:用葫芦装酒,与家人分享,寓意着家庭的温馨和快乐。
  • 免教灶妇嘲姑恶:避免灶妇的嘲讽,表达了对家庭和谐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春蚕吐丝比喻丰收与富裕。
  • 对仗:如“打麦作饷”与“卖新得价”,形成了工整的句式。
  • 夸张:通过“阿婆饼焦”来强调生活的琐碎与不易。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描绘与对简单快乐的向往,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家庭温暖的珍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裤:象征农民的劳动生活。
  • 春蚕:象征繁荣与希望。
  • 葫芦酒:象征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岗泥”指的是: A. 滑滑的泥土
    B. 干燥的土壤
    C. 草地
    D. 山坡

  2. 诗人希望春蚕能多吐多少箔? A. 七十箔
    B. 一百箔
    C. 二百箔
    D. 三十箔

  3. “阿婆饼焦涎满颐”中的“阿婆”是指: A. 朋友
    B. 老奶奶
    C. 妈妈
    D. 姑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农民生活与对未来的期待。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展现了生活的变迁与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洪咨夔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洪的诗更显生活气息,而杜的诗则蕴含更多的历史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