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都城火》
时间: 2025-01-04 09:46: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丙戌夜未中,
祝融涨焰通天红。
曾楼杰观舞燧象,
绮峰绣陌奔烛龙。
始从李博士桥起,
三面分风十五里。
崩摧汹汹海潮翻,
填咽纷纷釜鱼死。
开禧回禄前未闻,
今更五分多二分。
大涂小撤噤不讲,
拱手坐视连宵焚。
殿前将军猛如虎,
救得汾阳令公府。
祖宗神灵飞上天,
痛哉九庙成焦土。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的丙戌日夜里还未到半夜,祝融之火燃烧得犹如通天的红焰。曾经的楼阁高耸,舞动的火光像象征,绮丽的山峰像绣有图案的道路,火焰如奔跑的龙。火灾从李博士桥开始,三面风吹来,火势蔓延了十五里。火焰如海潮一般汹涌,掩埋了许多的鱼虾。自开禧和回禄以来从未见过如此景象,而如今更是五分之一多二分。大街小巷都噤声不语,坐视火焰连夜焚烧。殿前的将军如猛虎般勇猛,救下了汾阳令公府。祖宗的神灵飞升天际,哀痛啊,九庙已成焦土。
注释:
- 祝融:火神,代表火焰的猛烈。
- 燧象:象征火光的舞动。
- 绮峰绣陌:形容山峰如绣品般美丽,火光照耀下的景象。
- 李博士桥:具体地点,火灾的起点。
- 崩摧汹汹:形容火势如海潮般猛烈。
- 开禧回禄: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年号,火灾前的宁静。
- 拱手坐视:形容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 汾阳令公府:指的是汾阳地区的官府,受到保护。
- 九庙:指的是祖宗的庙宇,象征文化和信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字时中,号鹏远,晚号双江,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常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雄浑激昂,常以悲壮的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哭都城火》是洪咨夔在都城遭遇大火后所作,表达了对灾难的深切哀痛和对社会现状的愤慨。诗中展示了火灾的猛烈和人们无能为力的悲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火灾的无奈与失望。
诗歌鉴赏:
《哭都城火》是一首充满悲壮和愤慨的诗,描绘了都城遭遇大火的惨烈场景。全诗以火焰为主线,开篇即以“祝融涨焰通天红”引入,展现火势之猛,接着通过对曾楼、绮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美与毁灭并存的矛盾感。诗中“崩摧汹汹海潮翻”生动地描绘了火势如海潮般汹涌而来,令人感受到无处遁逃的绝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开始探讨人们面对灾难的冷漠与无能为力,“拱手坐视连宵焚”更是直指社会的麻木与无情。同时,诗中提到的将军形象则为诗增添了几分英雄气概,尽管他勇猛如虎,却也无力挽救全局,反映了面对大火时的无奈和悲痛。
最后一句“痛哉九庙成焦土”不仅是对祖先的哀悼,更是对文化和信仰的深切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悲痛之情。整首诗在悲壮中带有警醒,警示人们珍惜生命和文化,面对灾难时应当勇敢而不沉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月丙戌夜未中:描绘火灾发生的具体时间,营造出一种紧迫感。
- 祝融涨焰通天红:祝融象征火,火焰高涨,形容火势之大。
- 曾楼杰观舞燧象:曾经的楼阁如今被火焰吞噬,火光在夜空中舞动。
- 绮峰绣陌奔烛龙:美丽的山峰在火光照耀下如同绣品,形象生动。
- 始从李博士桥起:火灾的起点,引导读者关注火的来源。
- 三面分风十五里:火势蔓延迅速,形象展示火灾的范围。
- 崩摧汹汹海潮翻:火势如潮水般翻滚,形容景象的猛烈。
- 填咽纷纷釜鱼死:鱼虾被火焰吞噬,描绘了悲惨的后果。
- 开禧回禄前未闻:表明火灾的严重性,之前少有听闻。
- 今更五分多二分:强调灾害的惨重程度。
- 大涂小撤噤不讲:街道和小巷都沉寂无声,形象化群众的恐慌与无助。
- 拱手坐视连宵焚:无动于衷的态度,表达对灾难的无奈。
- 殿前将军猛如虎:描绘英雄人物的形象。
- 救得汾阳令公府:尽管有英雄,但仍然不能拯救所有。
- 祖宗神灵飞上天:表达对逝去文化的哀悼。
- 痛哉九庙成焦土:最后的总结,强调文化的毁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祝融涨焰”,将火神比作火焰,增强气氛。
- 拟人:火焰“奔烛龙”赋予火焰生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着火灾的惨痛与人们的无奈,表达了对文化和历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社会冷漠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意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祝融:象征火焰,意味着灾难。
- 海潮:代表火势的汹涌,暗示无法抵挡的力量。
- 殿前将军:象征英雄,代表人们希望中的救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哭都城火》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洪咨夔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祝融”指的是?
- A) 水神
- B) 火神
- C) 风神
- D) 土神
-
“痛哉九庙成焦土”中的“九庙”象征什么?
- A) 历史文化
- B) 祖先的庙宇
- C) 自然灾害
- D) 社会冷漠
答案:
- B) 洪咨夔
- B) 火神
- B) 祖先的庙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情感深沉。
- 李白《夜泊牛津》:虽为不同主题,但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 白居易《琵琶行》:在音乐与生活的交织中,展示了文化的流变与人心的悲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洪咨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