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管仲其左衽矣,捨安石如苍生何。须君快草三秦檄,尽为先生祛宿疴。
白话文翻译:
微管仲的左衽(指左衽的服饰),舍弃了安石(指王安石),那苍生的命运又如何呢?希望您能迅速写下三秦的檄文,尽力为您解除长久以来的病痛。
注释:
- 微管仲:指管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此处用“微”表示微不足道或引申为“有点像”的意思。
- 左衽:古代男子的衣服通常是右衽,这里提到左衽,可能是暗指不正当的行为或态度。
- 安石:指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以变法著称。
- 苍生:百姓,人民。
- 三秦檄:三秦指的是秦国及其周边地区,檄文是古代一种公文,通常用于传达军事命令或号召。
- 先生:指诗中的对象,可能是某位士人或朋友。
- 宿疴:长久以来的疾病或困扰。
典故解析:
- 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经济改革著称。
- 王安石:王安石为北宋时期进行变法的政治家,推行新法以图富国强兵,但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 三秦:泛指秦国及其周围三地,有着重要的历史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子树,号青山,宋代诗人,精通诗词和文学,往往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时局的深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加剧,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洪咨夔的《六月六日宿观音寺次朝南韵二绝》是一首表现其对社会和政治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管仲与王安石,展现出诗人对不同政治思想的反思。管仲的左衽象征着一种权力与责任的背离,而王安石则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家,尽管其变法引发争议。诗中提到的“苍生”更是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密相连,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须君快草三秦檄”一句中,诗人希望能有有识之士快速发声,来解决当下的困境,体现出诗人对变革的期待与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人民福祉的关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微管仲其左衽矣:暗示对政治现状的不满,管仲虽有才华,但其左衽则象征着不正之道。
- 捨安石如苍生何:指出王安石的改革未能真正惠及百姓,反映出政治改革的无奈与苍生的苦楚。
- 须君快草三秦檄:诗人渴望有行动,呼唤士人写下檄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与变革的期待。
- 尽为先生祛宿疴:希望能为有能力的人解除困扰,展现出对理想主义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微管仲”和“捨安石”形成对比,强调不同观点。
- 比喻:将政治与个人的关系比作疾病与治愈,寓意深刻。
- 反讽:表面上谈政治,实际上对现实深表不满。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苍生疾苦的关怀,体现出对改革的期待与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管仲:象征古代贤能。
- 王安石:象征改革与争议。
- 苍生:象征普遍人民的命运。
- 三秦檄:象征变革与号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管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政治的理想
B. 不正当的行为
C. 对抗的力量
D. 经济的繁荣 -
“宿疴”在此诗中主要指什么? A. 个人的疾病
B. 政治的腐败
C. 社会的困扰
D. 经济的危机 -
诗人对王安石的态度是什么? A. 称赞
B. 反对
C. 中立
D. 期待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by 张若虚:探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 《登高》by 杜甫: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词对比:
- 对比洪咨夔与杜甫的作品,两者都关注社会问题,但杜甫更加强调个人的痛苦与历史的沉重,而洪咨夔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