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堡晤王若愚参军》

时间: 2025-01-04 07:45:28

越巂资屏障,周戎疆索分。

河声瘖万马,岭势勒千军。

大树威犹震,夷巢净不氛。

娵隅问何物,蛮语纪初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巂资屏障,周戎疆索分。
河声瘖万马,岭势勒千军。
大树威犹震,夷巢净不氛。
娵隅问何物,蛮语纪初闻。

白话文翻译:

越巂的山川宛如屏障,周戎的疆域在这里分割。
河水的声音震撼着万马,山岭的气势束缚着千军。
大树的威势仍然震撼四方,夷族的巢穴却清净无尘。
娵隅问这是什么,蛮族的语言初次传入耳中。

注释:

  • 越巂:古代地名,指今四川一带。
  • 屏障:指阻挡、保护的山川。
  • 周戎:周朝的戎族,指外族的侵扰。
  • 河声:河流的声音,形象地描绘出水流的浩荡。
  • :震动、沉重的样子。
  • 夷巢:夷族的巢穴,象征着外族的居住环境。
  • 娵隅:古代的地名,可能指某个边界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为楫,清代诗人,生于1710年,卒于1773年,是一位兼具文学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人物。他的诗词以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边疆和民族关系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吴为楫担任边疆官员期间,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全、民族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边疆形势的关注和对外族的警惕。

诗歌鉴赏:

《大树堡晤王若愚参军》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意境的诗,展现了清代边疆的复杂局势。诗中的“越巂”和“周戎”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是对历史和民族关系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河流和山岭的力量,生动地传达出边疆的险峻与不易。
“大树威犹震”一句,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威严,表明在外族的威胁下,民族的团结和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最后两句通过娵隅的问询,表达了外族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暗示着文化交流的复杂性。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边疆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民族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吴为楫作为一个边疆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巂资屏障:描绘了险峻的地形,暗示其作为防御的屏障。
  • 周戎疆索分:表明外族的侵扰与国家疆域的分割之势。
  • 河声瘖万马:形象地表现出河流的声音如同万马奔腾,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
  • 岭势勒千军:山岭的气势如同束缚千军,显示出地形的险要。
  • 大树威犹震:大树象征着国家的威严,尽管周围环境危机四伏,但国家的力量依然存在。
  • 夷巢净不氛:暗示外族的存在,但他们的巢穴却是平静的,象征着文化的隔阂。
  • 娵隅问何物:通过外族的询问,表现出文化的初步接触与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军事力量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 拟人:河声和山势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均衡对称,展现了古典诗词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环境与外族的存在,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关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屏障:象征保护与防御。
  • 河声:代表自然力量与历史的沉重。
  • 大树:象征国家的力量与坚韧。
  • 夷巢:暗示外族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巂”指的是哪个地区? A. 今甘肃
    B. 今四川
    C. 今云南
    D. 今陕西

  2. “大树威犹震”中“大树”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国家力量
    C. 外族威胁
    D. 文化交流

  3. 诗中提到的“娵隅”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植物
    C. 地名
    D. 一种武器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吴为楫的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自然景观与民族关系的结合,杜甫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注,却在视角和情感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为楫及其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