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所亲》

时间: 2025-01-01 13:06:37

人生重离别,况此双鬓蓬。

亭柳非故色,昨夜吹霜风。

临分复携手,野色犹蒙蒙。

愁深转无语,写入潺湲中。

一水分两支,来共高高峰。

出山暂相失,到海终相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生重离别,况此双鬓蓬。
亭柳非故色,昨夜吹霜风。
临分复携手,野色犹蒙蒙。
愁深转无语,写入潺湲中。
一水分两支,来共高高峰。
出山暂相失,到海终相逢。

白话文翻译:

人生中最痛苦的就是离别,更何况如今我们的鬓发已经变得苍白。
亭边的柳树不再是往日的颜色,昨夜的霜风吹过。
临分别时我们还携手而行,野外的景色依然朦胧。
愁苦愈加深重,我已无话可说,心情化作潺潺流水。
一条水流分为两支,终将在高高的山顶再会。
离开山时暂时失去彼此,到海边终会再相逢。

注释:

  • 重离别:重:再,离别:分别,指人生中的离别十分多。
  • 双鬓蓬:双鬓:两边的鬓发,蓬松:形容因年岁增长而变得蓬乱。
  • 亭柳非故色:亭:小亭子,柳:柳树,故色:往日的颜色,指柳树的颜色变化。
  • 潺湲:潺潺流水的声音,形容心情流动如水。
  • 一水分两支:水流分为两条,象征两人分开。
  • 高高峰:高山,象征理想和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爱情和离别的感慨。他的诗风深情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别所亲》写于诗人面临离别之际,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离别的无奈。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愁苦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深刻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人生重离别,况此双鬓蓬”直接点明了主题,人生中的离别是常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别的痛苦似乎愈发沉重。第二联通过“亭柳非故色”描绘了环境的变化,暗喻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作者用“昨夜吹霜风”来体现离别前夜的寒冷和凄凉,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

接下来的“临分复携手,野色犹蒙蒙”则展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虽然景色依然美好,但内心的愁苦却难以释怀。最后几句“出山暂相失,到海终相逢”则带有一丝希望,尽管暂时分开,但相信终会再相聚,展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既有对离别的无奈,又有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既描绘了个人的愁苦,也反映了普遍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生重离别:强调人生中的离别频繁且痛苦。
  2. 况此双鬓蓬:感叹年岁已高,离别的痛苦更加明显。
  3. 亭柳非故色: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着人事的变迁。
  4. 昨夜吹霜风: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寒冷感受,增加离别的凄凉。
  5. 临分复携手:离别前的亲密,体现深厚的情感。
  6. 野色犹蒙蒙:景色的朦胧与内心的愁苦相呼应。
  7. 愁深转无语:愁苦加深,心中无话可说。
  8. 写入潺湲中:情感化作流水,表达无尽的思念。
  9. 一水分两支:象征离别后的人生道路分开。
  10. 来共高高峰:暗示未来重逢的希望。
  11. 出山暂相失:离开故乡时的暂时分离。
  12. 到海终相逢:海的广阔象征着未来重聚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流水的分流,形象生动。
  • 对仗:如“出山暂相失,到海终相逢”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自然景物传达情感,使情感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中心,表现了人生无常、情感深厚的主题。离别的痛苦与未来重逢的期待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人们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象征柔情与离别,柳树的变化反映人事的无常。
  • 霜风:代表寒冷与孤独,增强离别的凄凉感。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分流暗示离别的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人生重离别”中的“重”指什么? A. 轻微
    B. 再次
    C. 很多

  2. 诗中提到的“亭柳”主要象征什么? A. 离别
    B. 美好
    C. 变化

  3. “到海终相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期待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林景熙的《别所亲》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白居易则更强调离别的景象和情感的普遍性。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离别之情,但情感的深度与表达方式各有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