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闻子规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客里春秋过半生,
子规枝上最关情。
南来故国一万里,
却笑子规犹乱鸣。
白话文翻译:
在异乡度过了大半生的春秋,
子规在枝头啼叫最让人动情。
从南方来到故国已经一万里,
却看到子规依然在无序地鸣叫。
注释:
- 客里:指在外地、异乡。
- 春秋:指年岁,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 子规:指杜鹃鸟,常被视为思乡的象征。
- 关情:使人感动,触动情感。
- 南来:南方而来,指作者从南方回到北方的过程。
- 乱鸣:无序地鸣叫,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杜鹃鸟被称为“子规”,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思乡之情联系在一起。杜鹃的叫声被视为一种哀怨的声音,尤其是在春秋的季节,常引发游子的乡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词、诗闻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旅居外地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闻子规》通过对杜鹃鸣叫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诗的开篇提到“客里春秋过半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与时间的流逝,诗人在异乡漂泊,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情感。接着提到“子规枝上最关情”,杜鹃在春天的叫声成了他思乡情绪的象征。最后两句“南来故国一万里,却笑子规犹乱鸣”,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乡之情,表达了即使身处远方,故乡的记忆依然在心中萦绕,甚至让人感到些许无奈与愁苦。
整首诗通过杜鹃的鸣叫,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富有浓厚的抒情性。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绘,还有对人生的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与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里春秋过半生”——在外地经历了大半辈子的春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
- “子规枝上最关情”——杜鹃的叫声最能触动人心,代表了他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 “南来故国一万里”——从南方回到故乡,强调距离之遥。
- “却笑子规犹乱鸣”——即使回到故乡,杜鹃依然无序地鸣叫,象征着内心的困惑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杜鹃的鸣叫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南来故国一万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无奈,展现了身处异乡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归属感。
意象分析:
- 子规:象征着思乡、孤独与哀愁。
- 春秋: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故国:代表着归属感和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客里春秋过半生”中“客里”是什么意思?
- A. 在家
- B. 在外地
- C. 在学校
-
“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 A. 燕子
- B. 杜鹃
- C. 麻雀
-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快的心情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
- 《春望》杜甫——同样有对故乡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中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为直接和简练,而李弥逊的诗则更具细腻的情感与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