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崖高郁盘,下有千仞倾。当时捐佩侣,寄此琤琮声。坐石风露晚,心与秋月明。沧浪若可濯,勿负冠上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山崖,下面是陡峭的深渊。诗人当年抛弃了佩饰和伴侣,只留下琤琮的声音。夜晚坐在石头上,感受着清风和露水,心中与秋月一同明亮。如果沧浪能够洗去污垢,就不要辜负头上的冠缨。
注释
- 苍崖:高耸的山崖,指代自然景观的壮丽。
- 千仞:形容极其陡峭的峡谷或悬崖。
- 捐佩侣:放弃佩戴的饰物和伴侣,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洒脱。
- 琤琮声:古代乐器的声音,象征着一种清雅的气氛。
- 坐石:指在石头上静坐,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状态。
- 沧浪:指大海或波涛,后半句暗示着人生的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曾任职于地方官,后隐居山林,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景物为题材,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黄昏,诗人坐在高崖之上,感叹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美好。此时,诗人将内心的孤寂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融入了诗中,抒发了他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五石 其四 碧涧》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苍崖高郁盘”引入,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随后的“下有千仞倾”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山崖的险峻和深邃,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当时捐佩侣”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一种洒脱的态度,似乎在表达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坐石风露晚,心与秋月明”这一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契合,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情感状态,显示了诗人心灵的清澈与安宁。而最后两句则透出一种对人生的哲思,诗人希望在自然中净化自我,摆脱世俗的束缚,尽享自由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结合诗人的内心独白,构建了一幅高远、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崖高郁盘”:描绘高耸的山崖,传达出一种崇高的气势。
- “下有千仞倾”:描写崖下的深渊,突出自然的险峻。
- “当时捐佩侣”:反映诗人对过去的选择,表现出抛弃世俗的决心。
- “寄此琤琮声”:将琤琮声寄托于自然,象征一种清雅的生活。
- “坐石风露晚”:描绘夜晚的宁静,表现诗人对自然的融入。
- “心与秋月明”:表达内心的明亮与宁静。
- “沧浪若可濯”:暗示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洗涤心灵。
- “勿负冠上缨”:劝诫自己不要辜负生命的机会和责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的选择,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眷恋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崖:象征高远与险峻,代表了人生的挑战。
- 琤琮声:象征清雅和纯净,代表诗人的理想生活。
- 秋月:象征宁静与明亮,表现诗人内心的安宁。
- 沧浪:象征人生的选择与洗涤,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苍崖”的意思是? A. 低矮的山丘
B. 高耸的山崖
C. 远处的树木
D. 深邃的河流 -
“心与秋月明”中,心的状态是? A. 模糊
B. 暗淡
C. 明亮
D. 悲伤 -
诗人希望在沧浪中做什么? A. 随波逐流
B. 洗去污垢
C. 寻找伴侣
D. 结束旅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李弥逊的《五石 其四 碧涧》则更显宁静与哲思。两者在意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弥逊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李弥逊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