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德明司理留题西山兼简苏宰二首》

时间: 2025-01-04 12:02:24

手程南阶竹,关情一纪中。

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

放浪渊明洒,浮游御寇风。

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手程南阶竹,关情一纪中。
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
放浪渊明洒,浮游御寇风。
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

白话文翻译:

我走到南边的台阶旁,看着竹子,心中思念一整年。
厌倦了游历,讨厌眼前的白色,宁愿安静地脱离尘世的红尘。
像陶渊明那样放浪形骸,随风飘荡,远离那些敌人。
我的鬓发已经被吴地的霜染白,何处才能再寻回年轻的时光?

注释:

  • 手程:指走到某个地方。
  • 南阶竹:南边的台阶旁种植的竹子。
  • 关情:思念、关心的情感。
  • 倦游:厌倦游玩。
  • 憎眼白:厌烦眼前的白色,象征衰老。
  • 静脱尘红:安静地脱离尘世的红尘。
  • 放浪渊明:指陶渊明,提到他的洒脱不羁。
  • 浮游:随意漂流。
  • 御寇风:远离敌人的风,象征平静的生活。
  • 吴霜:指吴地的霜,暗示年华已逝。
  • 还童:恢复年轻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子翚,号云溪,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弥逊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中,反映了他对游历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开篇以“南阶竹”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倦游憎眼白”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厌倦,似乎在提醒读者,世间繁华终究会消逝,留下的只是时光的白发。接下来提到陶渊明,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最后一句“何处觅还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和渴求令人唏嘘。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情感真挚,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竹、霜等意象,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程南阶竹:描绘了诗人在南边台阶旁的景象,暗示出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关情一纪中: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 倦游憎眼白:厌倦游历,反映了内心的疲惫与对衰老的无奈。
  • 便静脱尘红:渴望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
  • 放浪渊明洒:以陶渊明为榜样,希望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 浮游御寇风:描绘了随风漂荡的闲适生活,远离敌人和烦恼。
  • 吴霜鬓如许:感慨时间的无情,鬓发已白。
  • 何处觅还童:表达了对青春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反思。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放浪渊明洒”用以比喻陶渊明的洒脱,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青春的追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雅和坚韧,代表自然的宁静。
  • :象征衰老和时间的流逝,反映人生的无奈。
  • :象征生活的流动和无常,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追求功名
    • B. 追求隐逸生活
    • C. 追求财富
  2. “吴霜鬓如许”中的“吴霜”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酒
    • C. 年华的流逝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弥逊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弥逊更多地涉及到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