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中秋前三夕听秋榭望月,同马君孝鞠》
时间: 2025-01-08 01:16: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中秋前三夕听秋榭望月,同马君孝鞠
认蛮天月子太无聊,今宵又窥侬。
蓦廊回烛转,沉思露笛,咽响霜钟。
褪了夹纱衫子,加上薄棉重。
竹影摇窗罅,旅梦惺忪。
边楚雁行难度,是乱山千叠,阑住西风。
鉴素娥赪玉,塘水浸芙蓉。
并阑干黯寻棋局,剩三秋蛮语慰飘蓬。
须寻醉,愁丝罥住,莫挂帘栊。
白话文翻译:
在这无聊的中秋夜,月光如此明亮,我又忍不住向外窥望。
烛光闪烁,回廊中我沉思着,手中轻拂着笛子,钟声在霜夜中轻轻响起。
我脱去了薄纱衫,换上了厚棉衣,感到了一丝寒意。
竹影摇曳在窗间,梦境中我朦胧不清。
雁阵难以飞越,千山万叠,西风萧瑟。
清水映照着月光,塘边的芙蓉花悄然浸润。
在栏杆边我暗自寻着棋局,剩下的只有三秋的闲聊来慰藉漂泊的心。
我该寻求醉意,愁绪纠缠不清,不要再挂帘子。
注释:
- 认蛮天:此处“认蛮”可理解为“认知、领悟”,结合上下文意为对月的感受。
- 光:这里指月光。
- 霜钟:指在霜夜中发出的钟声,具有清冷的意象。
- 薄棉重:指秋冬季节穿上厚重的棉衣,感受到寒气。
- 楚雁:指雁的南飞,寓意离愁。
- 素娥:指月亮,月亮常被称为“嫦娥”。
- 蛮语:指南方方言或异乡的语言,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颂万,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文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融合了传统文化与个人体验。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创作于中秋前夕,诗人置身于秋夜之中,正值思乡的情绪高涨。诗中通过对月亮、竹影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感情的渲染,使人感受到中秋之夜的宁静与孤寂。整首词以“月”为主线,通过对月色的观察,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开篇即以“认蛮天月子太无聊”引入,表达了对孤独的无奈和对月光的依恋。接着,借助烛光和笛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并通过衣物的更换,表现出即将进入秋冬的寒意。词中对雁阵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变化,更暗含着对离愁的叹息。
此外,诗中“剩三秋蛮语慰飘蓬”的句子更是深刻,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即使面临孤独与愁苦,仍旧希望能够在言语中找到慰藉和寄托。整首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使人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认蛮天月子太无聊,今宵又窥侬。
- 诗人通过月亮引发思绪,感到无聊,忍不住窥望。
-
蓦廊回烛转,沉思露笛,咽响霜钟。
- 描绘回廊中烛光摇曳,沉思之际,笛声轻吟,钟声在清霜中响起。
-
褪了夹纱衫子,加上薄棉重。
- 反映气温的变化,秋冬来临,衣着的变化象征着季节的更迭。
-
竹影摇窗罅,旅梦惺忪。
- 竹影摇曳,窗外的景象模糊,梦境中似醒非醒的状态。
-
边楚雁行难度,是乱山千叠,阑住西风。
- 雁阵难以飞越,意象表达了对远方的渴望与无奈。
-
鉴素娥赪玉,塘水浸芙蓉。
- 清水映照着月亮,塘边的芙蓉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
并阑干黯寻棋局,剩三秋蛮语慰飘蓬。
- 在栏杆边暗自寻找棋局,只有秋天的闲聊来慰藉漂泊的心。
-
须寻醉,愁丝罥住,莫挂帘栊。
- 表达了对醉意的渴望,希望能摆脱愁绪,不再挂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素娥赪玉”,月亮与芙蓉的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如“竹影摇窗罅”,赋予自然以生命,使读者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思乡和孤独的主题,通过对月亮、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深夜中,面对孤独与思绪,试图通过景物来寻求内心的慰藉,反映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乡与孤独。
- 竹影:象征轻盈与幽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雁阵:象征离愁与归属感的缺失。
- 芙蓉:象征美好与纯洁,充满生命力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谁?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风 -
“旅梦惺忪”中的“惺忪”是什么意思? A. 清醒
B. 模糊
C. 忙碌
D. 舒适 -
诗中“须寻醉,愁丝罥住”的意思是?
A. 寻找快乐
B. 寻找醉意,摆脱愁绪
C. 寻找朋友
D. 寻找真理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与思乡情感,但更直接。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月亮抒发人生哲理,情感更为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
- 《唐宋词鉴赏》
这些材料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与美学,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