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夜宴盱江楼得白字》
时间: 2025-01-01 12:56: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十六夜宴盱江楼得白字
作者: 耿介 〔清代〕
江城霁夕晖,层阁凌百尺。
冠盖会群公,对此秋月白。
岂敢耽欢娱,良时亦足惜。
下见江水深,澄涵一天碧。
细火通渔艇,连樯聚商舶。
潜鳞吹波澜,宿鹭依沙碛。
为政无烦苛,民物各自适。
冉冉江上枫,青青岭头柏。
愿将孤月轮,皎洁比心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朗的夜晚,江城的夕阳映照着高耸的楼阁。许多官员聚集在这里,仰望明亮的秋月。诗人不敢沉迷于欢娱,因为珍贵的时光也应该珍惜。向下望去,江水深邃,清澈得如同一片蓝天。渔船在微弱的烛光下滑动,商船则在水面上集结。水中潜藏的鱼虾在波浪中嬉戏,栖息的白鹭依偎在沙滩上。治理国家不必苛求,百姓们也能够安适自在。江上枫树渐渐泛红,山岭上的柏树依然苍翠。愿我能将这孤独的月亮,清澈而明亮,来比拟我的心迹。
注释
- 霁:指雨后天晴。
- 凌:高耸、超出。
- 冠盖:指车马、文官的帽子,代指官员。
- 耽:沉迷于。
- 潜鳞:水中的鱼虾。
- 冉冉:缓缓地、逐渐地。
- 孤月轮:指孤独的月亮,象征诗人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介(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富有情趣,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八月十六日的夜晚,诗人在盱江楼举行宴会,享受秋夜的美景。此时社会稳定,诗人心中对国家治理和民生安定的思考交织,形成了这首诗的主题。
诗歌鉴赏
《八月十六夜宴盱江楼得白字》通过描绘宁静的江城夜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便以“江城霁夕晖”引入,展现出雨后天晴的清新气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层阁高耸,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视野的广阔,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权力的看法。
“冠盖会群公”一句,描绘了官员们的聚集,显示出诗人在政治上的谨慎与自省。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欢乐的克制,认为良辰美景应当珍惜,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珍惜。江水的深邃与清澈,映衬出诗人心灵的澄明。
“为政无烦苛,民物各自适”则是诗人对政治的思考,期望治理能够宽容而不苛刻,百姓安居乐业。最后,诗人以“愿将孤月轮,皎洁比心迹”结尾,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清明,月亮象征着诗人纯洁的心灵与理想。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融合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既有的理想主义情怀与现实的冷静观察,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雅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城霁夕晖,层阁凌百尺。
描绘江城在雨后夕阳的照耀下的美丽景象,强调高耸的楼阁。 -
冠盖会群公,对此秋月白。
官员们聚集在此,共同欣赏明亮的秋月,暗示政治联谊。 -
岂敢耽欢娱,良时亦足惜。
表达诗人对欢娱的克制,认为美好的时光应该珍惜。 -
下见江水深,澄涵一天碧。
诗人向下望去,江水清澈深邃,反射出蓝天的色彩。 -
细火通渔艇,连樯聚商舶。
描述渔船和商船的情景,展现生活的繁忙与富饶。 -
潜鳞吹波澜,宿鹭依沙碛。
鱼虾在水中嬉戏,白鹭栖息在沙滩,描绘生机勃勃的自然。 -
为政无烦苛,民物各自适。
表达对政治的理想,期望治理宽松,百姓安适。 -
冉冉江上枫,青青岭头柏。
描述江边枫树渐红,山顶柏树常青,展现四季的变化。 -
愿将孤月轮,皎洁比心迹。
以孤月象征自己心灵的洁净与理想,表达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心迹,象征诗人的纯洁与孤独。
- 对仗:如“冉冉江上枫,青青岭头柏”展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 拟人:水中的鱼虾与白鹭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珍惜时光,思考治理”,通过描绘江城美景,诗人表达了对人生与政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生活的深邃与清澈。
- 秋月:代表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枫与柏: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水”象征什么?
- A. 流动的时间
- B. 繁忙的生活
- C. 深邃的内心
-
“冉冉江上枫”中的“冉冉”是什么意思?
- A. 缓缓地
- B. 快速地
- C. 忽然地
-
诗人希望通过“孤月轮”来比拟什么?
- A. 他的政治理想
- B. 他的心迹
- C. 江城的美景
答案
- A. 流动的时间
- A. 缓缓地
- B. 他的心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耿介的《八月十六夜宴盱江楼得白字》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但耿介更关注社会与政治,而李白则侧重个人的孤独与情感。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与立足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