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平至闽》
时间: 2025-01-17 09:4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茶洋六月放舟还,水竹千重咫尺间。
龙抱石根翻急濑,天凭溪力割青山。
人烟几处闻新哭,柳色经年忆旧攀。
争似澄江垂钓叟,一竿无语伴鸥闲。
白话文翻译:
在茶洋的六月里,我乘船归来,水边的竹子重重叠叠,近在咫尺。
龙似的波浪在石根翻滚,河流的力量把青山割开。
人烟稀少的地方,隐约听到新的哭声,柳树的颜色让我想起往年攀折的情景。
不如澄清的江水中垂钓的老人,手握一根钓竿,无言地与海鸥为伴,悠闲自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茶洋:可能指茶叶产区的水域。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龙抱石根:形象地描绘水流的急促,如同龙在搅动石头周围。
- 急濑:水流湍急的地方。
- 人烟:人居住的地方,表示有人的地方。
- 新哭:指新近发生的丧事。
- 柳色:柳树的颜色,暗示春天或柔和的情感。
- 垂钓叟:钓鱼的老人,象征着宁静和悠闲。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涉及特定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介,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常常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平至闽的途中,反映了作者在旅行中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世变迁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水乡景色,生动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由南平至闽》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喧嚣的厌倦。诗的开头,作者通过“茶洋六月放舟还”引入夏日的场景,水竹交错的景象如同画卷展开,令人身临其境。紧接着以“龙抱石根翻急濑”展现了水流的奔腾,生动形象,充满动感。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转向人情世态,提到“人烟几处闻新哭”,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悲伤。然而,最后一句“争似澄江垂钓叟,一竿无语伴鸥闲”则传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钓鱼老人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世无争,享受自然的宁静。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哲理内涵和情感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茶洋六月放舟还:描绘了夏季的茶洋水域,渔舟归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水竹千重咫尺间:水边的竹子层层叠叠,近在眼前,展示了自然的繁茂与生机。
- 龙抱石根翻急濑:水流如龙般翻滚,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动态。
- 天凭溪力割青山:河流的力量切割山体,体现了自然的伟大与无情。
- 人烟几处闻新哭:描绘人迹稀少的地方,隐约可以听到哭声,传达出生活的悲伤与无常。
- 柳色经年忆旧攀:柳树的颜色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对旧时光的怀念。
- 争似澄江垂钓叟:与前文的忧愁形成对比,钓鱼老人象征着宁静与淡泊。
- 一竿无语伴鸥闲:钓鱼的老人与海鸥为伴,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龙抱石根”将水流比作龙,形象生动。
- 拟人:水流的描述赋予了它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如“茶洋六月”与“水竹千重”,形成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洋:象征自然的丰饶与清新。
- 水竹:象征生机与柔美。
- 龙:象征力量与动感。
- 柳色:象征怀旧与柔情。
- 垂钓:象征宁静与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茶洋”是指什么?
A. 一种茶叶
B. 一处水域
C. 一种食物 -
诗中“龙抱石根翻急濑”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静谧的场景
B. 水流的急促
C. 山的雄伟 -
诗人最后提到的钓鱼老人象征着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悠闲与淡泊
C. 贫困与无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渔舟唱晚》 by 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渔舟唱晚》相比,耿介的《由南平至闽》更强调个体的感受与思考,王维则更多地突出自然的悠远与宁静。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