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伯远木芙蓉》
时间: 2025-01-01 10:05: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徐伯远木芙蓉
王之道 〔宋代〕
千林摇落见孤芳,
销得诗人赋拒霜。
高压菊花还独步,
静窥池水试新妆。
自怜衰病追欢懒,
忽睹骚吟引兴长。
何必採江重比并,
佳名艳色正相当。
白话文翻译:
在千树林中摇落的花儿里,唯有那孤独的木芙蓉显得格外美丽。
诗人因受到霜打而无奈地赋诗,菊花在高高的台阶上依然独自盛开。
静静地凝视着池水,试图为自己打扮一番。
我怜惜自己衰老生病,追求欢乐却懒散无力,
忽然看到骚人吟咏,引发了我内心的兴致。
何必再去江边重重比较,
美名与艳色本就相互相称。
注释:
- 孤芳:指独自盛开的花,象征孤独的美。
- 销得:消失、失去。
- 赋拒霜:赋诗时因霜打而无奈。
- 高压菊花:形容菊花高高在上,独自盛开。
- 试新妆:意指打扮自己。
- 骚吟:指骚人所作的诗歌。
- 佳名艳色:指美好的名声和艳丽的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鲜有详细记载,但其作品以清丽见称,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之道对徐伯远的木芙蓉诗作的次韵,展现了他对自然美和诗人心境的理解,反映了当时的文人情怀和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描绘木芙蓉的孤独之美为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首句“千林摇落见孤芳”,以“千林”对比“孤芳”,突显了木芙蓉的独特和坚韧,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自然中,仍有一些美丽的存在。诗人通过对木芙蓉的赞美,表现出对孤独美的欣赏和对环境的深切体悟。接下来的“销得诗人赋拒霜”,则揭示了诗人在经历生活的风霜后,依然坚持创作的决心和态度。
诗中提到的“高压菊花还独步”,暗示了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的高洁和坚忍,而“静窥池水试新妆”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与思考。接着,自怜的情感在“自怜衰病追欢懒”中得以体现,诗人虽有衰老之感,却仍渴望欢乐的追求。
最后两句“何必採江重比并,佳名艳色正相当”,则是诗人对比他人和自我价值观的反思,强调了人的内在美与名声的统一,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王之道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孤独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林摇落见孤芳:在千树林中,唯有孤独的木芙蓉独自盛开,突显其独特美。
- 销得诗人赋拒霜:诗人因经历风霜而感慨,表达了对美的无奈与追求。
- 高压菊花还独步:菊花在高处独自绽放,象征高洁与不屈。
- 静窥池水试新妆:诗人静静地看着池水,试图为自己打扮,这里暗含对自我的审视和反思。
- 自怜衰病追欢懒:表现了诗人的自怜情绪,以及对快乐的渴望。
- 忽睹骚吟引兴长:看到骚人的吟咏,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激情。
- 何必採江重比并:不必去江边与他人比较,强调自我价值。
- 佳名艳色正相当:美名与艳色本就相得益彰,表达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木芙蓉比作孤独的美,象征其独特的气质。
- 对仗:如“销得诗人赋拒霜”中的“赋拒霜”与“试新妆”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菊花“高压”与“独步”,赋予植物以人性,使其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孤独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在生活的磨难中,仍然追求内在的美和精神的满足,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芙蓉:象征孤独而美丽的存在,代表一种坚韧的精神。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反映出文人对理想与生活的追求。
- 池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省,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芳”指的是哪种花?
- A. 菊花
- B. 木芙蓉
- C. 荷花
-
诗人对自己衰病的态度是?
- A. 无所畏惧
- B. 自怜
- C. 不在乎
-
“何必採江重比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追求名利
- B. 强调自我价值
- C. 渴望比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木芙蓉》:徐伯远的原作。
- 《秋夕》:杜甫的诗作,亦有对孤独与美的描写。
诗词对比:
- 王之道 vs. 徐伯远:王之道通过对木芙蓉的描绘,表达了对孤独之美的欣赏,而徐伯远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精致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