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沙窝道中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十里沙窝路,晴云向暮开。
褰裳九过水,驻马一观梅。
岁晚松篁茂,山寒虎豹哀。
不因王事迫,谁肯此音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十里沙窝的道路,夕阳下的晴空渐渐敞开。诗人轻轻掀起衣裳,越过九次水流,停下马来观赏梅花。年末时节,松竹茂盛,山中寒冷,虎豹哀鸣。如果不是因为王事的催促,谁会特意来此听到这样的声音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沙窝:沙质地带,通常指河流或湖泊旁边的沙地。
- 褰裳:掀起衣裳,形容在水边行走时的动作。
- 驻马:停下马匹,意指停下来休息。
- 梅:指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岁晚:年末,指岁末时分。
- 松篁:松树和竹子,形容植物茂盛的景象。
- 虎豹哀:形容山中野兽的哀鸣。
- 王事:指王权的事务,暗指政治的压力。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隐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岁末,诗人可能在外游历,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野兽的哀鸣,借此表达对王事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沙窝道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十里沙窝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感触。首句“十里沙窝路,晴云向暮开”开启了全诗,生动描绘出一个开阔的自然场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接下来的“褰裳九过水,驻马一观梅”,则展现了诗人行走于自然中的一幕,生动地描绘了水边的情景,突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而后两句“岁晚松篁茂,山寒虎豹哀”引入了年末的氛围,松竹的茂盛与山中野兽的哀鸣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不因王事迫,谁肯此音来”则是诗人的深沉思考,表达了对官场事务的厌倦,渴望逃离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在自然美的描绘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沙窝路:描绘出一条延绵的沙窝小路,展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观。
- 晴云向暮开:晴朗的天空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开阔,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 褰裳九过水:诗人轻轻掀起衣裳,暗示他在水边行走,表现出自然的亲切。
- 驻马一观梅:停下马来静静地欣赏梅花,象征着对美的追求与珍视。
- 岁晚松篁茂:描绘年末松竹繁茂的景象,传达出生命的坚韧。
- 山寒虎豹哀:山中寒冷,野兽哀鸣,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悲凉的氛围。
- 不因王事迫:表达了对世俗权力的反感,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 谁肯此音来:质问如果没有外部的压力,谁会在此地听到这样的声音,暗示了对外界的抵触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褰裳九过水,驻马一观梅”,形成优美的平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事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渴望自由、向往自然的内心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窝: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广阔。
- 梅:象征高洁与坚韧。
- 松竹:象征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 虎豹:象征自然的威严与生命的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褰裳”指的是: a) 拖地的衣袍
b) 掀起衣裳
c) 穿着华丽的衣服 -
“岁晚松篁茂”中“茂”字的意思是: a) 稀疏
b) 繁盛
c) 凋零 -
诗人对“王事”的态度是: a) 热衷
b) 厌倦
c) 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沙窝道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对王事的反思,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与和谐。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古典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