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清》

时间: 2025-01-17 08:44:51

世间何水独流清,惟有箕山此一泓。

只恨许由曾洗耳,却怜无处濯吾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濯清
作者: 柴随亨 〔宋代〕

世间何水独流清,
惟有箕山此一泓。
只恨许由曾洗耳,
却怜无处濯吾缨。

白话文翻译:

这世上哪有像这水一样清澈的呢?
只有箕山的这一泓水。
只怪许由曾经洗耳,
却怜我无处可以洗我的缨带。

注释:

字词注释:

  • : 洗涤、清洗。
  • 独流清: 独自流淌清澈。
  • : 只、唯有。
  • : 大水池或水流。
  • : 怨恨、遗憾。
  • 许由: 传说中的隐士,因厌世而洗耳不闻。
  • : 带子,古时指帽带、衣带等。

典故解析:

  • 许由洗耳: 许由是古代隐士,他选择远离尘世的喧嚣,洗耳以听清自己的内心。此典故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无奈与向往清净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随亨,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丽,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社会动荡之际,作者可能因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而渴望清静与纯净,借箕山的清水表达对世俗烦扰的逃避和向往。

诗歌鉴赏:

《濯清》以清澈的水作为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世间何水独流清”便引入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质疑世间是否还有纯净之物。接着,作者将目光投向了箕山,这样一个清澈的水源,仿佛象征着心灵的净土。在诗的后半部分,许由的洗耳典故则引发了诗人对个人处境的感慨,虽然渴望清净,但现实中却无处洗涤内心的污浊。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无奈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间何水独流清: 诗人首先提出问题,感叹世间的水能有多清澈,暗含对纯净生活的渴望。
  • 惟有箕山此一泓: 这里引入箕山,强调其独特,表明诗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向往。
  • 只恨许由曾洗耳: 作者借许由的故事表达了一种遗憾,说明自己无法像许由一样逃避世俗。
  • 却怜无处濯吾缨: 最后,诗人以“无处濯吾缨”表达自己的无奈,渴望清洗内心,但无从下手。

修辞手法:

  • 比喻: 水的清澈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 对仗: 第一联与第二联形成对比,强调清澈水源的独特。
  • 反问: 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水: 代表纯净、理想的生活状态。
  • 箕山: 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归宿。
  • 许由: 代表隐士生活,体现对世俗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黄河
    B. 箕山
    C. 长江
    D. 泰山

  2. “只恨许由曾洗耳”中的“恨”字是指什么? A. 怨恨
    B. 遗憾
    C. 高兴
    D. 生气

  3.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什么? A. 满意
    B. 无奈
    C. 逃避
    D.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同样表达了对孤独清静生活的向往,但其表现方式更为豪放,表现出诗人对酒与月亮的情感。而柴随亨则更多地通过清水与自然的意象反映内心的细腻与敏感,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