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镇山楼》

时间: 2025-01-17 08:34:32

百尺阑干最上头,杯中旗影动奎娄。

海通蛮岛三千国,山镇东南数百州。

草木更含天子气,衣冠不洗晋人羞。

旧来越战吴争事,一曲渔歌起暮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尺阑干最上头,杯中旗影动奎娄。海通蛮岛三千国,山镇东南数百州。草木更含天子气,衣冠不洗晋人羞。旧来越战吴争事,一曲渔歌起暮鸥。

白话文翻译:

站在高高的栏杆上,手中酒杯的影子在星宿间摇动。海洋连接着三千个蛮夷岛国,山川镇守着东南的数百个州郡。草木间透出帝王的气度,衣冠不整令人想起晋朝人的羞愧。往昔的越国与吴国之间的战争,如今只剩下一曲渔歌在黄昏的鸥鸟中回荡。

注释:

字词注释:

  1. 百尺阑干:高高的栏杆,形容楼阁的高度。
  2. 杯中旗影:杯中倒影,指酒杯的倒影在天上的星宿之间摇动。
  3. 蛮岛:指边远的蛮夷之国,如今的南方岛国。
  4. 衣冠不洗:指衣服和头冠都不整洁,表示失礼或羞愧。
  5. 渔歌:渔民的歌唱,象征平静和生活的安宁。

典故解析:

  1. 奎娄:这是指天上的星宿,反映了古代对天文学的了解和对星象的重视。
  2. 越战吴争:指历史上越国与吴国的战争,暗示了历史的兴衰与人事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随亨,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山水和历史,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南北分裂之际,诗人可能在此时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并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越镇山楼》是一首描绘壮丽山河与历史沧桑的古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历史典故,展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情感。首句“百尺阑干最上头”直接引入场景,展现出诗人身处高楼之上,俯瞩四方的壮丽气势。接着“杯中旗影动奎娄”,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结合,酒杯的影子在星宿间摇动,增加了诗的意境深远。

在描绘地理的过程中,“海通蛮岛三千国,山镇东南数百州”,展现了诗人对海洋和山川的深刻理解,突出了南宋时期国土广阔的气势,同时也透出一丝孤独感与对历史的沉思。接下来的“草木更含天子气”,则表现出大自然中潜藏的皇权气息,暗示着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一句“一曲渔歌起暮鸥”,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渔歌象征着生活的宁静,而黄昏的鸥鸟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给人以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阑干最上头:描绘高楼之景,象征诗人的高远志向。
  2. 杯中旗影动奎娄:表达诗人对星象和自然的沉醉,暗示思绪的飘荡。
  3. 海通蛮岛三千国:展现南宋时期的广阔海域与繁华。
  4. 山镇东南数百州:强调陆地的辽阔与地理的多样性。
  5. 草木更含天子气:草木中透出威严,暗示历史的延续。
  6. 衣冠不洗晋人羞: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当代的自省。
  7. 旧来越战吴争事:回顾历史的战争与冲突,暗示人事的无常。
  8. 一曲渔歌起暮鸥:以渔歌为结,象征宁静与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海通蛮岛”与“山镇东南”,平衡感强。
  • 比喻:将自然之景与人事相结合,产生深远的意象。
  • 拟人:草木中含有“天子气”,让自然具有了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与历史沧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和平与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阑干:象征高远、追求。
  2. 星宿:代表时间与命运的无常。
  3. 蛮岛:象征异域与辽阔。
  4. 渔歌:象征宁静与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蛮岛”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国家?
    A. 北方
    B. 西方
    C. 南方
    D. 东方

  2. “草木更含天子气”中的“天子气”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生机
    B. 皇权的威严
    C. 农田的丰收
    D. 文化的繁荣

  3. 诗中提到的“旧来越战吴争事”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友谊
    B. 战争与历史
    C. 自然的美
    D. 生活的安宁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柴随亨的《越镇山楼》更注重历史和地理的结合,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宁静与人的内心感受。两者都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但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