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望感怀》

时间: 2025-01-19 21:53:34

灞岸春波远,秦川暮雨微。

凭高正愁绝,烟树更斜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灞岸春波远,秦川暮雨微。凭高正愁绝,烟树更斜晖。

白话文翻译:

灞河岸边,春水波澜远去,秦川之上,傍晚的雨丝细细。站在高处,心中愁绪无比深重,烟雾缭绕的树木,斜阳余晖更加凄凉。

注释:

  • 灞岸:指灞河岸边,灞河是流经长安的一条河流。
  • 春波:春天的水波。
  • 秦川:指关中平原,古称秦地。
  • 暮雨:傍晚的雨。
  • 凭高:站在高处。
  • 愁绝:极度忧愁。
  • 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
  • 斜晖:斜阳的余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多表现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长安高处,远望灞河和秦川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长安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了作者深沉的忧愁情感。首句“灞岸春波远”,以春波的远去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哀愁。次句“秦川暮雨微”,用暮雨的细腻描绘出秦川的宁静与凄凉。后两句“凭高正愁绝,烟树更斜晖”,则通过高处的视角和斜阳的余晖,加深了愁绪的氛围,使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灞岸春波远”:春波的远去,象征着离别和时光的流逝,引发作者的愁思。
  • “秦川暮雨微”:暮雨的细腻,描绘出秦川的宁静与凄凉,增添了诗的忧郁氛围。
  • “凭高正愁绝”:站在高处,愁绪达到极点,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 “烟树更斜晖”:烟雾缭绕的树木和斜阳的余晖,加深了诗的凄凉感,增强了愁绪的表达。

修辞手法:

  • 象征:春波远去象征离别和时光流逝。
  • 拟人:暮雨微,赋予雨以细腻的情感。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春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波:象征时光流逝和离别。
  • 暮雨:象征宁静与凄凉。
  • 烟树:象征朦胧和忧郁。
  • 斜晖:象征凄凉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灞岸”指的是什么地方? A. 灞河岸边 B. 秦川 C. 长安城 D. 洛阳

  2. 诗中的“春波远”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欢乐 C. 平静 D. 战争

  3. 诗中的“暮雨微”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雨后的清新 B. 雨中的宁静 C. 雨前的紧张 D. 雨后的凄凉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以春日景象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通过送别场景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寇准的《长安春望感怀》:两者都以春日景象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寇准的诗则更加含蓄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唐宋诗作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