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秋望》

时间: 2025-01-19 22:41:50

八月西风蝉噪时,萧萧疏叶已辞枝。

烟村物景都无赖,况是登临有所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成安秋望 寇准 〔宋代〕 八月西风蝉噪时,萧萧疏叶已辞枝。 烟村物景都无赖,况是登临有所思。

白话文翻译:

八月里,西风吹动,蝉声喧闹,稀疏的树叶已经离开了枝头。 烟雾缭绕的村庄,景色显得无趣,更何况是登高望远,心中有所思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风:指秋风。
  • 蝉噪:蝉的鸣叫声。
  • 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 疏叶:稀疏的树叶。
  • 辞枝:离开树枝。
  •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 物景:景物,景色。
  • 无赖:无聊,无趣。
  • 登临:登高望远。
  • 有所思:心中有所思绪。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在秋日登高时的所思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八月秋日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西风、蝉噪、疏叶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日氛围,而烟村的景色则显得无趣,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思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日登高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首句“八月西风蝉噪时”,通过西风和蝉噪的描写,传达了秋日的气息和喧嚣。次句“萧萧疏叶已辞枝”,以疏叶离枝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秋日的萧瑟感。后两句“烟村物景都无赖,况是登临有所思”,则通过烟村的景色和作者的思绪,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无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秋日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月西风蝉噪时”:八月秋日,西风吹动,蝉声喧闹,营造出秋日的氛围。
  2. “萧萧疏叶已辞枝”:风吹树叶,发出萧萧声响,稀疏的树叶已经离开了枝头,描绘了秋日的萧瑟景象。
  3. “烟村物景都无赖”:烟雾缭绕的村庄,景色显得无趣,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无聊感受。
  4. “况是登临有所思”:更何况是登高望远,心中有所思绪,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思绪。

修辞手法:

  • 拟人:“疏叶已辞枝”中的“辞”字,赋予树叶以人的行为,形象生动。
  • 对仗:“八月西风蝉噪时,萧萧疏叶已辞枝”中的“八月”与“萧萧”,“西风”与“疏叶”,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秋日登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思绪。诗中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秋风的象征,带来秋日的气息。
  • 蝉噪:蝉的鸣叫声,增添秋日的喧嚣。
  • 疏叶:稀疏的树叶,象征秋日的萧瑟。
  •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疏叶已辞枝”中的“辞”字,赋予了树叶什么行为? A. 离开 B. 停留 C. 摇动 D. 落下
  2. 诗中“烟村物景都无赖”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什么感受? A. 喜爱 B. 无聊 C. 激动 D. 悲伤
  3. 诗中“况是登临有所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寂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思绪和情感。
  • 王维《山居秋暝》:以秋日山居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寇准的《成安秋望》与杜甫的《登高》都描绘了秋日登高的景象,但寇准的诗更注重表达内心的孤寂和思绪,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寇准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