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张司马墓》

时间: 2025-01-19 21:33:07

草荒树密路三叉,下马来寻日色斜。

顽石呜呼都作字,冬青憔悴未开花。

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酹晚鸦。

牡砺滩头当日客,茫然隔世数年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荒树密路三叉,下马来寻日色斜。
顽石呜呼都作字,冬青憔悴未开花。
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酹晚鸦。
牡砺滩头当日客,茫然隔世数年华。

白话文翻译:

草木荒芜,树木繁密,路口分成三叉,
我下马来寻找那斜照的阳光。
顽石哀叹,竟然都像写下了字,
冬青树憔悴,至今未开花。
夜台上不敢留下真实的姓名,
浮萍和梗再次酹酒给晚归的乌鸦。
当年在牡砺滩头的客人,如今茫然隔世数年。

注释:

  • 草荒:指草木长得稀疏、荒废。
  • 三叉:三条路汇聚的地方。
  • 顽石:指坚硬的石头,这里形容石头上有像字的形状。
  • 冬青:一种常绿灌木,冬天依然保持绿色。
  • 夜台:古代夜间的活动场所,或指某种高台。
  • :洒酒祭祀、致敬的意思。
  • 牡砺滩:指特定的地方名,象征着往日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太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反封建、倡导民权而著称,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和哲学等领域。

创作背景:黄宗羲创作此诗时,正处于清朝初年,国家动荡,社会变迁。他在游历中寻访历史遗迹,感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寻访张司马的墓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开篇用“草荒树密路三叉”描绘了寻墓的环境,显示出荒凉与孤寂,暗示着历史的沉寂与沧桑。接着“顽石呜呼都作字”,石头上或许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使人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冬青树的“憔悴未开花”,则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诗人对“夜台不敢留真姓”的描写,展现了对自我身份的迷茫与对历史人物的敬重。最后一句“牡砺滩头当日客,茫然隔世数年华”则是对过往的回忆与现实时光的对比,充满了感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对历史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荒树密路三叉:描写了墓地的环境,给人一种荒凉感。
  2. 下马来寻日色斜:诗人下马,寻找夕阳的方向,寓意对过去的追寻。
  3. 顽石呜呼都作字:石头上似乎有文字,象征历史的印记。
  4. 冬青憔悴未开花:冬青树未开花,暗示生命的无常。
  5. 夜台不敢留真姓:对身份的隐晦,表现了对历史的敬畏。
  6. 萍梗还来酹晚鸦:用酒祭乌鸦,寓意对逝者的怀念。
  7. 牡砺滩头当日客:回忆当年客人的往事,表现出时光的流逝。
  8. 茫然隔世数年华:感叹时光流逝,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顽石呜呼都作字”,将石头比作文字,赋予其生命。
  • 拟人:冬青树“憔悴”,表现出植物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张司马墓的寻访,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荒凉。
  • :代表历史的见证与时间的流逝。
  • 顽石: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不变。
  • 冬青:暗示生命的坚韧与脆弱并存。
  • 夜台:象征着往昔的记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现历史的沉重?

    • A. 草
    • B. 石头
    • C. 冬青
    • D. 夜台
  2. “牡砺滩头当日客”的含义是什么?

    • A. 过去的朋友
    • B. 逝去的岁月
    • C. 追寻的目标
    • D. 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黄宗羲的《寻张司马墓》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自然的感悟,但黄宗羲更侧重于对逝去时间的感慨,李白则更强调对自然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黄宗羲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清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