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祭斋居叠去岁韵》

时间: 2024-12-31 17:18:23

又逢斋宿一回思,今日多惭是昔时。

岂似春膏沾去岁,正当雨泽叹愆期。

绸缪预计谷其涌,剂酌先商政所宜。

傥得微诚通帝鉴,早施恩澍沐甘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逢斋宿一回思,今日多惭是昔时。
岂似春膏沾去岁,正当雨泽叹愆期。
绸缪预计谷其涌,剂酌先商政所宜。
傥得微诚通帝鉴,早施恩澍沐甘滋。

白话文翻译

又一次在斋宿中思念往事,今天感到非常惭愧,觉得自己不如从前。
怎能像去年的春雨滋润大地,正当此时却因雨水而感叹期望未能实现。
细心安排施政,考虑农田的丰收,提前商量政治所需的措施。
如果能够微薄的诚意感动天帝,早日施恩赐甘露滋润万物。

注释

  1. 斋宿:指在斋房内宿舍,常用于修身养性。
  2. 昔时:过去的时光。
  3. 春膏:春天的雨水,滋润万物。
  4. 愆期:未能如期实现的遗憾。
  5. 绸缪:精心准备。
  6. 剂酌:斟酌、考量。
  7. 微诚:微薄的诚意。
  8. 通帝鉴:通达天帝的鉴察。
  9. 恩澍:恩惠的雨水,指天赐的滋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的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喜爱诗词和书法,致力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弘历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高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斋宿之际,反映了作者对过往的反思及对未来的期许。在诗中,弘历表达了对政治、农业及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体现出他作为皇帝的责任感及对民生的关怀。

诗歌鉴赏

《雩祭斋居叠去岁韵》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表达了清代皇帝弘历对往昔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诗的开头,以“又逢斋宿一回思”引入,表现出作者在斋房中独处时的沉思,似乎在追忆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光。紧接着“今日多惭是昔时”,流露出对自身变化与缺失的惭愧,暗示出一种对自我要求的严格。

从自然景象入手,诗中提到“岂似春膏沾去岁”,展现出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这种相较之下的失落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绸缪预计谷其涌”,则可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意味着对未来的计划与准备,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最后一句“傥得微诚通帝鉴”,以微薄的诚意希望得到天帝的眷顾,表达了对民众安康的期盼。整首诗在反思与希望的交织中,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出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又逢斋宿一回思:再次在斋房中思索,表明了时间的轮回与反思的必要。
  2. 今日多惭是昔时:今天倍感惭愧,与过去相比自己有所不足。
  3. 岂似春膏沾去岁:春天的雨水滋润大地,表现出自然的恩惠与人的渴望。
  4. 正当雨泽叹愆期:恰逢雨季,却因未能如期而感叹。
  5. 绸缪预计谷其涌:细心准备,期望丰收。
  6. 剂酌先商政所宜:提前考虑政治措施,显示出对国家治理的关心。
  7. 傥得微诚通帝鉴:若能用微薄的诚意感动天帝。
  8. 早施恩澍沐甘滋:希望早日施恩,赐予滋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滋润的恩惠,表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加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国家、民生的责任感与关怀。诗中多次提及自然与政治的关系,显示出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斋宿: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春膏:代表生机与希望,是自然眷顾的象征。
  • 甘滋:象征着恩惠与滋润,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作者在斋房中思考的是哪些内容?

    • A. 过去的美好时光
    • B. 未来的政治措施
    • C. 个人的情感生活
    • D. 自然的变化
  2. “岂似春膏沾去岁”中“春膏”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阳光
    • B. 春天的雨水
    • C. 春天的花朵
    • D. 春天的风
  3. 诗人希望通过“微诚通帝鉴”来得到什么?

    • A. 个人的荣华富贵
    • B. 天帝的恩惠与滋润
    • C. 国家安定
    • D. 朋友的支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对象:王维的《鸟鸣涧》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的思考,但《鸟鸣涧》更偏向于描绘自然景色的宁静,而《雩祭斋居叠去岁韵》则侧重于对政治与农业的关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华诗词大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