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

时间: 2025-01-09 00:33:42

风俗喜嘉辰,行乐东城春。

人歌芍药章,马度杨柳津。

田亩久枯渴,麦芒栖暗尘。

焦心戴白叟,日望西郊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行
作者: 贺铸 〔宋代〕

风俗喜嘉辰,行乐东城春。
人歌芍药章,马度杨柳津。
田亩久枯渴,麦芒栖暗尘。
焦心戴白叟,日望西郊云。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到来让人们欢庆,人们在东城的春天中尽情欢娱。
人们唱着芍药的歌,马儿在杨柳下的水边悠然渡过。
田地因久旱而干渴,麦子在尘土中默默栖息。
我心焦虑如白发老人,盼望着西郊的云彩。

注释

  • 风俗喜嘉辰:风俗中喜庆的节日。
  • 行乐:享受快乐。
  • 芍药:一种花,象征富贵与美丽。
  • 马度:马经过。
  • 杨柳津:杨柳边的水边。
  • 田亩久枯渴:田地很久没有水,渴望滋润。
  • 麦芒:麦子成熟时的样子。
  • 焦心戴白叟:心情焦虑的老者。
  • 日望西郊云:盼望西边的云彩来带来雨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1126年),宋代词人,字方回,号“青山”,出生于福建。贺铸以其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其诗词受到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作品多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

《春行》创作于春季,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对春天的欢庆,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与农民对天气的忧虑。春天的景色与人们的欢乐形成对比,表达出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渴望。

诗歌鉴赏

《春行》通过生动的景象和鲜活的人物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欢庆。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人们在春天的欢乐场景,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芍药”和“杨柳”两个意象,营造出春天的氛围,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随着诗境的深入,田地的干旱和农民的焦虑开始显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人们在享受春天的同时,对于自然灾害的惧怕与无奈。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给人以思考。

在艺术表现上,贺铸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和比喻等,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诗中不仅有生动的春景描绘,更有深刻的社会寓意,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俗喜嘉辰,行乐东城春。
    描绘了人们在春天的欢庆,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

  2. 人歌芍药章,马度杨柳津。
    人们在春天的花海中歌唱,马儿在水边悠然前行,形成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3. 田亩久枯渴,麦芒栖暗尘。
    农田因干旱而缺水,麦子在尘土中默默等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困境。

  4. 焦心戴白叟,日望西郊云。
    表达了对降雨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忧虑,突显人们在欢庆之余的无奈与焦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焦心戴白叟”,通过老者的形象来比喻心中的焦虑。
  • 对仗:例如“人歌芍药章,马度杨柳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在于展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以及在美好之下潜藏的忧虑和对自然的敬畏,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芍药:富贵与美丽的象征。
  • 杨柳:柔美与春意的象征。
  • 田亩:代表农业与人们的生计。
  • 白叟:象征着人们的焦虑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俗喜嘉辰”是什么意思?
    A. 风俗喜欢节日
    B. 风俗喜欢春天
    C. 风俗喜欢音乐

  2. “田亩久枯渴”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丰收的田野
    B. 干旱的田地
    C. 繁茂的草地

  3. 诗中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人们的焦虑?
    A. 芍药
    B. 白叟
    C. 马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春晓》与《春行》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晓》更侧重于描写自然的美,而《春行》则结合了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环境,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状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贺铸研究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