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逋客今何许,空余接隐亭。
舟随潮水上,门背夕阳扃。
兔策尘生蠹,渔蓑雨化萤。
题诗岩下石,聊代草堂灵。
白话文翻译:
游子如今身在何处?只剩下这隐蔽的亭子。
小舟随着潮水漂浮,亭子的门后紧锁着夕阳。
兔子追逐着,尘土中生出虫子;渔夫的蓑衣在雨中化作萤火虫。
在岩石下题写的诗句,勉强替代了我草堂的灵气。
注释:
- 逋客:流亡者或隐士,指诗人自己或感慨身世的游子。
- 接隐亭:隐士的亭子,象征隐居的生活。
- 舟随潮水上:小舟随着潮水漂浮,表现了自然的流动感。
- 夕阳扃:夕阳西下,门后紧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 兔策尘生蠹:兔子在尘土中奔跑,生出虫子,象征自然中的生机与无奈。
- 渔蓑雨化萤:渔夫的蓑衣在雨中变幻,暗示着自然的变化和生活的艰辛。
- 聊代草堂灵:勉强用岩石下的题诗来替代草堂的灵气,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怀念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 1052-1126),字方回,号渔洋,宋朝著名词人、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原因开始隐居生活。他的诗词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洒脱,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题乌江东隆山邓氏亭》创作于诗人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感慨与对人生流转的思考。乌江是历史上著名的地名,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个体的孤独感,亭子则是隐居的象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去生活的追忆。诗的开头以“逋客今何许”引入,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迷茫与困惑,营造出一种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舟随潮水上,门背夕阳扃”描绘了自然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反映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随着诗句的推进,兔子与渔蓑的描写既有生动的自然景象,又隐含着生存的艰辛。最后一句“聊代草堂灵”则是诗人对自己曾经隐居生活的追忆与怀念,尽管现实中有着种种无奈,仍然希望通过诗歌的方式寻找灵魂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逋客今何许:自问身在何处,强调孤独与迷失。
- 空余接隐亭:只剩下这个亭子,象征失去的隐居生活。
- 舟随潮水上:舟随着潮水,表明流逝的时间与变化。
- 门背夕阳扃:夕阳西下,象征时间流逝与无奈。
- 兔策尘生蠹:兔子在尘土中,生出虫子,表现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无常。
- 渔蓑雨化萤:蓑衣在雨中变幻,暗示生活的艰辛与变化。
- 题诗岩下石:在岩石上题诗,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怀念。
- 聊代草堂灵:用诗句替代失去的隐居灵气,表现对过去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渔蓑雨化萤”,用自然变化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如“兔策尘生蠹”,赋予兔子以动作,增加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居生活和人生流转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的怀念。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孤独、流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亭:象征隐居生活,寻求内心的宁静。
- 舟:象征生活的漂泊与无常。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兔子、渔蓑:自然的生机与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逋客”指的是谁? a) 游子
b) 隐士
c) 渔夫
答案:a) 游子 -
“舟随潮水上”中的“潮水”象征什么? a) 时间
b) 生命
c) 自然
答案:a) 时间 -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隐居生活的追忆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b) 对隐居生活的追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展现了对孤独的感受,但贺铸的作品更注重对自然变化和个人内心的描绘,而李白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夜晚的静谧。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