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边红紫斗芳妍,却是清明雨后天。
满地柳阴啼杜宇,隔墙花影落秋千。
青帘几处飘村舍,荒冢连阡化纸钱。
野外难禁三日火,飞灰乱袅夕阳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象。无边的花朵争奇斗艳,正是清明节后的雨天。地上柳树的阴影下,杜鹃鸟在啼叫;隔着墙壁,花影在秋千上轻轻摇晃。村舍的青帘在微风中飘动,荒坟旁小路上的纸钱化作一片一片的白色。野外的火焰在清明节期间难以控制,飞舞的灰烬随夕阳的余晖一起飘散。
注释:
- 无边红紫斗芳妍:红色和紫色的花朵盛开得无边无际,竞相争妍。
- 清明雨后天:指的是清明节后,天气因春雨而显得清新。
- 满地柳阴啼杜宇:地上满是柳树的阴影,杜鹃鸟在此啼叫。
- 隔墙花影落秋千:隔着墙,花影在秋千上摇曳。
- 青帘几处飘村舍:村舍的青色帘子在风中飘动。
- 荒冢连阡化纸钱:荒土坟墓旁的小路上,纸钱散落。
- 野外难禁三日火:在野外,清明节期间的火焰难以被控制。
- 飞灰乱袅夕阳烟:飞舞的灰烬在夕阳的映照下,像烟雾般飘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芬,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展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清明节的习俗与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故人的追思。
诗歌鉴赏:
《寒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清明节的特征。诗的开头通过“无边红紫斗芳妍”描绘出一幅色彩艳丽的春日画面,紧接着“清明雨后天”则引入了节气的背景,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柳树的阴影和杜鹃的啼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仿佛能够听到春天的声音。
“隔墙花影落秋千”一句,展示了春日的轻松与欢愉,仿佛人在秋千上摇摆,享受着春风的轻拂。接下来的“青帘几处飘村舍”,则进一步拉近了诗人与自然的距离,描绘了乡村的恬静景象,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后面的“荒冢连阡化纸钱”,则引入了清明扫墓的习俗,表现了对逝者的缅怀,增添了一丝忧伤的情愫。结尾的“野外难禁三日火,飞灰乱袅夕阳烟”,则是一种对生命逝去和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人们在清明时节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边红紫斗芳妍:描绘春日花卉的繁盛与美丽。
- 却是清明雨后天:时节背景明确,清明节后的雨天,清新湿润。
- 满地柳阴啼杜宇:描绘自然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生机。
- 隔墙花影落秋千:用花影和秋千展现了春天的轻松与欢愉。
- 青帘几处飘村舍:描绘村舍的生活气息,带有乡村风情。
- 荒冢连阡化纸钱:引入清明扫墓的习俗,表现对逝者的缅怀。
- 野外难禁三日火:反映了清明节的传统,强调祭祀的火焰。
- 飞灰乱袅夕阳烟: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灰乱袅夕阳烟”,通过比喻表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拟人:如“啼杜宇”,赋予杜鹃鸟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清明节的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故人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紫花朵: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代表着生命的繁盛。
- 柳阴:象征安静与宁谧,代表着乡村的生活。
- 杜鹃鸟:象征春天的声音,代表着自然的生命力。
- 纸钱:象征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命的反思。
- 飞灰: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哪一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清明节
- C. 中秋节
-
“无边红紫斗芳妍”中“斗”字的意思是?
- A. 争斗
- B. 竞争
- C. 争妍
-
诗中提到的“飞灰”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生命的无常
- C. 乡村的宁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王芬的《寒食》和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芬的诗更强调了清明节的习俗与人文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宋词》
- 《清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