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馆羁身苦寂寥,
西风庭树响萧萧。
秋钲廿五寒声碎,
何处高楼起洞箫。
白话文翻译:
在旅馆中被困,感到十分寂寥,
西风吹过,庭院中的树木发出萧萧的声音。
二十五夜的寒声在秋天里破碎,
不知何处高楼传来洞箫的悠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旅馆:指旅途中住宿的地方。
- 羁身:被羁留、拘束,常指离家在外的孤独感。
- 苦寂寥:形容内心感到痛苦和寂寞。
- 西风:秋季的风,象征着凋零和孤独。
-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 秋钲:指秋天的钟声或乐声,常与寒冷的季节相关。
- 廿五:意指二十五夜,指农历二十五的夜晚。
- 洞箫:一种古代乐器,此处用以营造音乐的意境。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洞箫”这一意象,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音乐的向往与思考,常在孤独的夜晚中感受到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芬,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王芬的诗歌风格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常常融合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旅途中,正值秋季,作者在寂静的旅馆中,感受到外界的萧瑟和内心的孤独,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音乐的向往。
诗歌鉴赏:
《旅夜》是一首描写孤独和思乡情绪的诗。首句“旅馆羁身苦寂寥”便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外旅游的孤寂与苦楚,给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西风庭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树木在风中发出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秋天的二十五夜,寒冷的气息弥漫开来,诗人借“秋钲”表现了对季节的敏感,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流逝与无常。而“何处高楼起洞箫”,则是对音乐的向往与渴望,表明即使在孤独中,心中仍然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声音的向往,折射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馆羁身苦寂寥:在旅馆中被困,感到孤单与寂寞。
- 西风庭树响萧萧:西风吹过,庭院的树木发出凄清的声音。
- 秋钲廿五寒声碎:秋夜的二十五,寒冷的气息伴随着乐声的破碎,传达出一种凄凉感。
- 何处高楼起洞箫: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洞箫声,给孤独的心灵带来一丝慰藉。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庭树响萧萧”,赋予树木以声音,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句中形成了“寂寥”与“响萧”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对立。
- 象征:西风和秋天象征着凋零与孤独,洞箫则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旅途中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尽管身处寂寞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敏感和对音乐的渴求,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旅馆:象征着流浪与不安。
- 西风:代表秋天的冷清与孤独。
- 庭树:寄托对自然的依恋与思考。
- 秋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洞箫:代表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王芬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旅馆羁身苦寂寥”中“羁身”意指:
- A. 自由
- B. 被拘束
- C. 归家
- D. 旅行
-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难过
- C. 孤独
- D. 愤怒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其背景更多地反映了战乱中的无奈与忧伤,而王芬的《旅夜》则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具有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芬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王芬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