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金沙驿 黄公度 〔宋代〕
闽越饱溪山,何如蜀道难。 驿行仍怯岭,舟驶复忧滩。 行李三秋杪,居民百战残。 今宵投宿处,茅店倚层恋。
白话文翻译:
闽越之地虽多溪山,但怎能比得上蜀道的艰难。 在驿站行走仍畏惧山岭,乘舟又忧虑险滩。 行李在深秋时节,居民历经战乱残破。 今晚的投宿之处,茅店依傍着层层山峦。
注释:
- 闽越:指福建一带。
- 蜀道难:指四川的道路艰难,典出李白的《蜀道难》。
- 驿行:指在驿站间的旅行。
- 怯岭:害怕山岭的险峻。
- 舟驶:乘船行驶。
- 忧滩:忧虑河滩的险恶。
- 行李:旅行者的包裹和物品。
- 三秋杪:深秋时节。
- 百战残:形容居民因战乱而生活残破。
- 茅店:简陋的旅店。
- 层恋:层层叠叠的山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旅途艰辛和人生感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金沙驿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旅途艰难和战乱后居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旅行途中,经过金沙驿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艰难和战乱后居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深切向往。诗中“闽越饱溪山,何如蜀道难”一句,既表达了对福建山水的赞美,又暗含了对蜀道艰难的感慨,形成鲜明对比。“驿行仍怯岭,舟驶复忧滩”进一步以具体的旅途经历,强化了旅途的艰险。后两句则通过“行李三秋杪,居民百战残”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和战乱后的残破生活,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氛围。最后,“今宵投宿处,茅店倚层恋”以简陋的茅店和层叠的山峦,营造了一种孤寂和无奈的氛围,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闽越饱溪山,何如蜀道难”:闽越之地虽多溪山,但与蜀道的艰难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 “驿行仍怯岭,舟驶复忧滩”:在驿站间的旅行中,诗人仍畏惧山岭的险峻,乘船又忧虑河滩的险恶。
- “行李三秋杪,居民百战残”:深秋时节,诗人的行李显得格外沉重,居民因战乱而生活残破。
- “今宵投宿处,茅店倚层恋”:今晚的投宿之处是简陋的茅店,依傍着层层叠叠的山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闽越饱溪山,何如蜀道难”的对比,突出了蜀道的艰难。
- 拟人:“驿行仍怯岭,舟驶复忧滩”中的“怯”和“忧”赋予了旅途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驿行仍怯岭,舟驶复忧滩”。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的艰难和战乱后的残破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闽越之地的自然景观。
- 蜀道:象征艰难的道路。
- 岭:险峻的山岭。
- 滩:险恶的河滩。
- 行李:旅行者的负担。
- 三秋杪:深秋时节的凄凉。
- 百战残:战乱后的残破生活。
- 茅店:简陋的旅店。
- 层恋:层层叠叠的山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闽越饱溪山,何如蜀道难”一句,表达了什么对比? A. 闽越的溪山与蜀道的艰难 B. 闽越的溪山与蜀道的美景 C. 闽越的溪山与蜀道的平坦 D. 闽越的溪山与蜀道的繁华
-
“驿行仍怯岭,舟驶复忧滩”中的“怯”和“忧”分别赋予了什么以人的情感? A. 驿行和舟驶 B. 岭和滩 C. 行李和居民 D. 茅店和层恋
-
诗中“行李三秋杪,居民百战残”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凄凉 D. 冬天的寒冷
-
“今宵投宿处,茅店倚层恋”中的“茅店”和“层恋”分别象征什么? A. 繁华和宁静 B. 简陋和孤寂 C. 舒适和热闹 D. 豪华和繁华
答案:
- A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蜀道难》:同样描绘了道路的艰难,但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春望》:反映了战乱后的社会残破和人民的苦难。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题金沙驿》与李白的《蜀道难》都描绘了旅途的艰难,但黄公度的诗更多地关注了战乱后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黄公度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