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化度寺竹间亭》

时间: 2025-01-19 19:04:01

羸骖踏遍乱山青,薄宦羁人醉未醒。

破午停鞭得幽寺,眼明初见竹间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化度寺竹间亭 黄公度 〔宋代〕 羸骖踏遍乱山青,薄宦羁人醉未醒。破午停鞭得幽寺,眼明初见竹间亭。

白话文翻译:

骑着瘦弱的马儿,踏遍了青翠的乱山,作为一个小官,我被束缚在这尘世中,醉意未消。直到中午时分,才停下马鞭,发现了一座幽静的寺庙,眼前一亮,初次见到了那竹林间的亭子。

注释:

  • 羸骖:瘦弱的马。
  • 薄宦:指官职卑微。
  • 羁人:被束缚的人,指作者自己。
  • 破午:过了中午。
  • 幽寺:幽静的寺庙。
  • 眼明:眼前一亮,形容突然发现或看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3-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任职期间,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官场生活中的疲惫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通过描绘自己在乱山中骑马寻找幽静之地的情景,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官场生活中的疲惫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首句“羸骖踏遍乱山青”通过“羸骖”和“乱山”两个意象,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中的艰辛和迷茫。第二句“薄宦羁人醉未醒”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后两句“破午停鞭得幽寺,眼明初见竹间亭”则通过“幽寺”和“竹间亭”两个意象,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找到的宁静和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羸骖踏遍乱山青”:通过“羸骖”和“乱山”两个意象,描绘了作者在官场中的艰辛和迷茫。
  • 第二句“薄宦羁人醉未醒”: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
  • 第三句“破午停鞭得幽寺”:通过“破午”和“幽寺”两个意象,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找到的宁静和慰藉。
  • 第四句“眼明初见竹间亭”:通过“眼明”和“竹间亭”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惊喜和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羸骖”比喻作者自己在官场中的艰辛和迷茫。
  • 拟人:“羁人”拟人化地表达了作者被官场束缚的感受。
  • 对仗:“羸骖踏遍乱山青”与“眼明初见竹间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描绘自己在乱山中骑马寻找幽静之地的情景,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羸骖:瘦弱的马,象征作者在官场中的艰辛和迷茫。
  • 乱山:象征官场的复杂和混乱。
  • 幽寺:幽静的寺庙,象征自然中的宁静和慰藉。
  • 竹间亭:竹林间的亭子,象征自然中的美景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羸骖”指的是什么? A. 瘦弱的马 B. 强壮的马 C. 快速的马 D. 慢速的马

  2. 诗中的“薄宦羁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热爱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对官场生活的迷茫 D. 对官场生活的满足

  3. 诗中的“幽寺”和“竹间亭”象征什么? A. 官场的复杂和混乱 B. 自然中的宁静和慰藉 C. 官场中的美景和宁静 D. 自然中的复杂和混乱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美景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题化度寺竹间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但黄公度的诗更加简洁直接,而王维的诗则更加含蓄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黄公度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