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采桑子 其一 蕊渊
作者: 李佩金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冰蟾似水空帘静,瘦影玲珑。香雪迷蒙。灯晕凝寒火不红。薰炉独拥无聊甚,一笛悲风。午夜疏钟。知否凄凉两地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冰冷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屋内,瘦弱的影子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玲珑。香气弥漫,仿佛置身于飘雪的梦境中。灯光微弱而寒冷,似乎无法驱散内心的孤寂。薰香炉里散发的香气也无法缓解无聊的心情,只有一支悲凉的笛声在夜风中回荡。午夜的钟声轻轻敲响,提醒着我是否也感受到两地相隔的凄凉。
注释:
- 冰蟾:指月亮,因其色白如冰,形状像蟾蜍。
- 似水空帘静:形容月光如水般洒落,窗帘轻轻摇曳,静谧无声。
- 香雪迷蒙:指香气弥漫,仿佛雪花飞舞,令人迷醉。
- 灯晕凝寒火不红:灯光微弱,像寒火般不再明亮。
- 薰炉独拥无聊甚:香炉散发的香气,却无法驱散内心的无聊。
- 一笛悲风:笛声在悲风中回荡,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 午夜疏钟:午夜的钟声,空洞而疏离,时光的流逝令人感伤。
- 知否凄凉两地同:你是否知道,虽然身在两地,但内心的凄凉是一样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佩金,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细腻而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佩金的晚年,正值个人生活经历的沉淀与反思时期,诗中流露出对孤独与离愁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与个人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 其一 蕊渊》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人的思念。诗的开头,借助“冰蟾”与“空帘”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静谧而不安的心情。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用“香雪迷蒙”与“灯晕凝寒火不红”的对比,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即使外界的美好无法掩盖内心的寂寞。
而“薰炉独拥无聊甚”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孤独感,香气虽美却无法驱散心中的无聊,增添了情感的深度。末尾“知否凄凉两地同”则是对情感的升华,表达了无论相隔多远,内心的感受是相通的,增添了一种共鸣与感伤。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意象与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示了李佩金对孤独、思念的深刻理解,让人感受到那种深邃而又无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蟾似水空帘静:夜晚的月光如水般透过窗帘,显得格外宁静。
- 瘦影玲珑:屋内的影子在灯光下显得纤细而灵动。
- 香雪迷蒙:香气如同飘雪般弥漫,令人陶醉。
- 灯晕凝寒火不红:灯光微弱,温暖的火焰却不再明亮。
- 薰炉独拥无聊甚:香炉散发的香气也无法打破内心的无聊与孤独。
- 一笛悲风:悲伤的笛声在风中回荡,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 午夜疏钟:午夜钟声轻轻敲响,带来孤寂与空灵。
- 知否凄凉两地同:无论身在何处,内心的凄凉感是相同的。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冰蟾”比喻月亮,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香气、灯光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蟾:象征清冷与孤独。
- 香雪:代表美好与梦幻。
- 灯晕:象征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 笛声:象征悲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冰蟾”指代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诗中的“薰炉”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无聊
- C. 思念
-
诗人如何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 A. 通过美好的景象
- B. 通过对比
- C. 通过寂静的夜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采桑子 其一 蕊渊》均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更为直接,李佩金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解析》
- 《清代诗人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