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别余明远》

时间: 2024-12-29 17:47:21

别离临水阔,迤逦望城微。

落日犹回首,空江独自归。

遥峰攒石树,饥鸟立沙矶。

谁悯貂裘敝,还家且掩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别余明远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别离临水阔,迤逦望城微。
落日犹回首,空江独自归。
遥峰攒石树,饥鸟立沙矶。
谁悯貂裘敝,还家且掩扉。

白话文翻译:

在宽阔的水边告别,远望渐渐模糊的城市。
落日依旧回头望着我,空荡荡的江面我独自回归。
遥远的山峰上聚集着石树,饥饿的鸟儿栖息在沙洲。
谁会同情我破旧的貂裘,回到家中不禁轻轻关上门。

注释:

  • 临水阔:在水边,水面宽广。
  • 迤逦:蜿蜒曲折,形容景色的延展。
  • 落日犹回首:夕阳似乎还在回头望着,表达对往日的留恋。
  • 空江:空荡的江面,象征孤独。
  • :聚集、集结。
  • 沙矶:沙洲,江边的沙滩。
  • 貂裘:貂皮大衣,象征奢华的衣物。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诗中体现了离别、孤独、自然景观等常见主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董嗣杲(约988年-1048年),字仲明,号月溪,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与友人离别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及离别时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寄别余明远》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宽阔的水面与远方城市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开阔而空旷的感觉,暗示着离别的无奈与孤独。随着落日的西沉,作者的内心情感愈加深沉,“落日犹回首”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绘,也蕴含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助。在诗的后半部分,遥远的山峰和孤单的饥鸟构成一种凄清的意象,似乎在映衬着作者的心境。最后一句“谁悯貂裘敝,还家且掩扉”更是传达了一种无奈与孤独,表明了作者在离别后的辛酸与孤寂。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别离临水阔:在水边告别,视野开阔,暗示情感的释放与孤独。
  2. 迤逦望城微:向远处的城市眺望,城市的轮廓渐渐模糊,象征着离别的无奈。
  3. 落日犹回首:夕阳似乎在回望过去,表现出对往昔的留恋。
  4. 空江独自归:空荡的江面上,只有我孤独归去,突出了孤独感。
  5. 遥峰攒石树:远处的山峰和石树交错,构成苍茫的自然景象。
  6. 饥鸟立沙矶:饥饿的鸟儿栖息在沙洲,增加了孤寂的氛围。
  7. 谁悯貂裘敝:没有人同情我这件破旧的貂皮大衣,表现出生活的困窘与无奈。
  8. 还家且掩扉:回到家中,不禁关上门,象征着内心的封闭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日犹回首”,把落日比作人,对于过去的眷恋。
  • 拟人:夕阳似乎有情感,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投射。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使得诗句富有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离别时的孤独与对友情的珍视,透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象征流动与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回忆。
  • 山峰:代表高远与孤独,传达出一种苍茫的感觉。
  • 饥鸟:象征孤独与无奈,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落日犹回首”的意思是: A. 夕阳在天边
    B. 夕阳在回忆过去
    C. 夕阳已经落下
    D. 夕阳无影

  2. 诗中提到的“貂裘”象征: A. 富贵与荣耀
    B. 破旧与孤独
    C. 自然与和谐
    D. 友情与温暖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和董嗣杲的《寄别余明远》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歌更显豪放,董嗣杲则更加细腻,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