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饮无肴》
时间: 2025-01-17 08:4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饮无肴
作者:董嗣杲 〔宋代〕
昉见岁律更,不觉春醉厌。
都来九十日,多被风雨占。
鸣鸠肯停唤,谁测阴晴验。
欲问陌上花,花枝无绝艳。
东风吹柳烟,羃绿波潋滟。
客子痴不归,挂壁羞琴剑。
独有游山盟,未能得断念。
夜饮叹百拙,饤坐果肴欠。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了九十天,不知不觉间我已厌倦了这醉人的春光。大多数时候都被风雨所笼罩。鸣鸠还在不停地叫唤,谁能测量阴晴的变化呢?我想要询问路旁的花朵,然而花枝依旧灿烂,没有凋谢。东风吹来,柳烟轻拂,波光潋滟,仿佛在轻歌曼舞。可是远方的客子却痴迷于留连,不肯归去,挂在墙上的琴剑显得特别羞愧。唯有那游山的盟约,心中仍旧难以忘怀。夜晚独自饮酒,感叹自己的平庸,而桌上却没有美味的佳肴。
注释
- 昉:开始、初见。
- 岁律:岁月的法则,指四季的更替。
- 春醉厌:指春天的美好让人沉醉,久而久之感到厌倦。
- 鸣鸠:指一种鸟,常用于诗中象征春天。
- 陌上花:路旁的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 羃绿: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客子:远方的游子,象征离家在外的人。
- 挂壁:挂在墙上的乐器,表达主人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而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常体现出幽雅的气质和淡淡的忧伤。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雨饮无肴》写作于春季,正值作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惆怅交织之时。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雨饮无肴》一诗,董嗣杲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慨。诗人以“岁律更”开篇,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春天已经过去九十天,令人不觉间感到春醉的厌倦。这种厌倦并不是对春天的厌恶,而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接下来,鸣鸠的叫声和花枝的盛开形成对比,寓意着自然界的变化与个体情感的纠结。诗人在此处展现了对花的关心,但也隐含着对生活的无奈,似乎暗示着即使生活中有美好,但时光却在流逝,无法停留。
“客子痴不归,挂壁羞琴剑”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与愁苦,挂在墙上的琴剑象征着诗人无法回归的理想与生活的现实形成的对比。最后,夜饮时的孤独与饮酒的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尽管想要借酒浇愁,但却因缺少美味的佳肴而显得更加凄凉。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情感深邃而真切,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昉见岁律更:春天的到来,岁月的轮回。
- 不觉春醉厌:不知不觉中,对春天的美好感到厌倦。
- 都来九十日:春天已经过去了九十天。
- 多被风雨占:大多数时间都被风雨所笼罩。
- 鸣鸠肯停唤:鸣鸠在不停叫唤,象征春天的生机。
- 谁测阴晴验:谁能准确测量天气的变化?
- 欲问陌上花:想要询问路边的花朵。
- 花枝无绝艳:花枝依旧开得灿烂,没有凋谢。
- 东风吹柳烟:春风轻拂柳条,烟雾缭绕。
- 羃绿波潋滟:湖面上波光粼粼,像是轻歌曼舞。
- 客子痴不归:远方的游子因留恋而不愿归来。
- 挂壁羞琴剑:墙上的琴剑显得特别羞愧。
- 独有游山盟:唯有游山的承诺,心中难以释怀。
- 未能得断念:心中对山水的思念难以断绝。
- 夜饮叹百拙:夜晚独自饮酒,感叹自己的平庸与无能。
- 饤坐果肴欠:坐在桌前,却没有美味的佳肴。
修辞手法
- 比喻:风雨占春天,暗示生活中的困扰。
- 拟人:鸣鸠的叫唤,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客子痴不归,挂壁羞琴剑”,形成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再生。
- 鸣鸠: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花枝:象征美好的事物与青春。
- 东风:代表春天的到来与温暖。
- 客子:象征离家在外的游子,寓意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鸣鸠”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
诗中“挂壁羞琴剑”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夜饮叹百拙”反映了什么情绪? a) 幸福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
- b) 春天
- b) 羞愧
-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与饮酒的情感。
- 杜甫《春望》:描写春天的忧愁与生活的艰辛。
诗词对比
- 董嗣杲《雨饮无肴》 vs 李白《月下独酌》
两首诗都涉及独饮的主题,但董嗣杲更侧重于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加强调饮酒时的自由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