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游 其一
山童携竹杖,支我步城头。
东风扑酒香,吹醒殊乡愁。
江波荡太阳,万顷金色浮。
土人不识此,我可专春游。
白话文翻译
山里的小孩提着竹杖,带我走到城墙上。
东风送来酒香,唤醒我那份异乡的乡愁。
江水荡漾着阳光,万顷金色在水面浮动。
当地人对此并不知晓,我可以专心享受春游。
注释
- 山童:山里的小孩,通常指生活在山中或乡村的儿童。
- 携竹杖:带着竹制的拐杖,表示出行时的随意和自然。
- 支我步城头:支撑我在城头漫步,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东风:春天的风,代表着温暖和生机。
- 扑酒香:扑面而来的酒香,增强了春游的氛围。
- 殊乡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江波荡太阳:江水波动着阳光,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万顷金色浮:形容水面金色的波光,非常壮观。
- 土人不识此:当地人对此美景并不知晓,暗示诗人的独特感受。
- 专春游:专心享受春天的游玩,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仲明,号君谟,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写山水田园的景色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游 其一》创作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气候宜人的季节。诗人以春游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此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文人雅士常常游览山水,吟咏作诗,形成了浓厚的文人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春游 其一》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山童提着竹杖,带领诗人漫步在城头,这一画面生动地勾勒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春游情景,令人感受到浓厚的自然气息。接着,东风送来酒香,唤醒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这一细腻的情感转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江水波动着阳光,万顷金色浮动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也让诗人沉浸在这一美景之中。最后一句“土人不识此,我可专春游”,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独特体验的珍视,暗含着一种孤独感和对自然美的独特领悟。整首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童携竹杖:描绘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山童形象,展现出自然的纯朴。
- 支我步城头:诗人跟随山童,增添了一种轻松的氛围。
- 东风扑酒香:风中带来的酒香,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吹醒殊乡愁: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暗示着一种内心的感受。
- 江波荡太阳:生动的描绘了江水的波动,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万顷金色浮:金色的波光让人陶醉,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土人不识此:暗示当地人对这种美景的漠然,诗人感到孤独。
- 我可专春游:诗人选择专心享受春游,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江波荡太阳,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以“山童携竹杖”与“支我步城头”形成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游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童:象征自然的纯真与简单。
- 竹杖:代表自然与生活的简朴。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酒香:代表生活的情趣与文化的氛围。
- 江波:象征自然的动感与美丽。
- 金色:象征富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童”指的是谁?
- A. 城里人
- B. 山里的小孩
- C. 诗人自己
-
“东风扑酒香”中,东风带来了什么?
- A. 寒冷
- B. 酒香
- C. 雨水
-
“土人不识此”中的“土人”指的是?
- A. 外地人
- B. 当地人
- C. 诗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春游 其一》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游 其一》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而《早春》则着重描写春天的气息与万物复苏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