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时间: 2025-01-04 09:01:41

把酒花前欲问公。

对花何事诉金钟。

为问去年春甚处。

虚度。

莺声撩乱一场空。

今岁春来须爱惜。

难得。

须知花面不长红。

待得酒醒君不见。

千片。

不随流水即随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
作者:欧阳修
把酒花前欲问公。对花何事诉金钟。为问去年春甚处。虚度。莺声撩乱一场空。今岁春来须爱惜。难得。须知花面不长红。待得酒醒君不见。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


白话文翻译:

在花前举杯想问你,为什么对花要诉说这金色的钟声?去年春天到底在哪里消逝?虚度光阴,莺鸟的歌声却只剩下一场空。今春来到,应该好好珍惜,难得的时光。你要知道,花的容颜不会长久。等到酒醒时你已不在,千片花瓣随流水或随风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把酒:举杯饮酒。
  • 金钟:比喻美好时光或美妙的歌声。
  • 虚度:白白浪费。
  • 莺声:黄莺的叫声,象征春天的到来。
  • 花面不长红:花的美丽容颜不会持久。
  • 千片:形容花瓣很多,暗指事物的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莺声”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对春天的赞美,春天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诗人用莺鸟的叫声来表现春的美好与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及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定风波》写于北宋时期,正值欧阳修的政治生涯中期,诗人在经历了政治波折之后,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定风波》以“把酒花前欲问公”开篇,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感慨。诗中通过对花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诗人借助“莺声撩乱”的意象,传达出春天的喧闹与短暂,仿佛在提醒读者,不要在美好时光中虚度光阴。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珍惜。

诗中“须知花面不长红”一句,强调了美的短暂与易逝,令人深思。最后“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无常感,仿佛在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诗人在幽默中透出一丝悲凉,展现了人生态度的豁达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把酒花前欲问公”:在花前举杯,想问你。
  • “对花何事诉金钟”:对着花,为什么要诉说美妙的钟声?
  • “为问去年春甚处”:想问去年的春天到底在哪里。
  • “虚度”:时光白白浪费。
  • “莺声撩乱一场空”:黄莺的叫声撩动,结果只是一场空。
  • “今岁春来须爱惜”:今年春天来了,应该好好珍惜。
  • “难得”:这样的时光难得。
  • “须知花面不长红”:要知道花的美丽不会持久。
  • “待得酒醒君不见”:等到酒醒时,你已不在。
  • “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成千上万的花瓣,不是随流水而去,就是随风而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钟”暗指美好时光。
  • 拟人:如“莺声撩乱”,生动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感慨,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当下的珍惜,传递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欢庆与自由,代表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莺声:象征春天的生机,传达出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流水与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把酒花前欲问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惊讶
    • B. 想念
    • C. 迷茫
  2. “须知花面不长红”中的“花面”指的是什么?

    • A. 花的颜色
    • B. 花的容颜
    • C. 花的香味
  3. 诗中提到的“莺声”象征着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两者都探讨了时间与生命的主题,但欧阳修更侧重于对春天的描写与珍惜,而苏轼则更具哲理性,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大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欧阳修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