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白云洞》

时间: 2025-01-17 10:18:37

□崖高瞰白云溪,洞穴通天路崄巇。

雨未作霖天下旱,玉龙蟠此少人知。

意思解释

临桂白云洞

作者: 李时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崖高瞰白云溪,
洞穴通天路崄巇。
雨未作霖天下旱,
玉龙蟠此少人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高崖之上俯瞰着白云在溪水中流淌,山洞通向天际,路途崎岖。尽管天上没有降雨,旱灾肆虐,但在这隐秘的地方,玉龙山蜿蜒盘旋,鲜有人知晓。

注释:

  • : 高山的悬崖。
  • : 俯视、眺望。
  • 白云溪: 指流淌的溪水中漂浮的白云。
  • 洞穴: 山洞,指通向高处的地方。
  • 通天路: 通往天空的道路,形容山势险峻。
  • 崄巇: 险峻的山路。
  • 雨未作霖: 雨水尚未降临。
  • 天下旱: 形容大地干旱。
  • 玉龙蟠: 形容山脉如龙般盘旋,玉龙象征美丽和神秘。
  • 少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的地方。

典故解析:

“玉龙”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美丽、神秘和高贵的事物。诗中提到的“雨未作霖”暗示着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渺小,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气候变化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时亮,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时亮游历桂林时,受独特的自然景观启发,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旱灾困境。

诗歌鉴赏:

《临桂白云洞》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诗的开头以“崖高瞰白云溪”引入,描绘出诗人高高在上的视角,仿佛置身于云雾之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人用“洞穴通天路崄巇”描绘了隐秘的山洞与崎岖的道路,暗示了探索自然的艰辛与乐趣。诗中对雨水的期待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无奈与渴望,赋予了这幅自然画卷深刻的情感内涵。“玉龙蟠此少人知”这一句,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片人迹罕至之地的珍视与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崖高瞰白云溪: 描绘了高崖上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俯视的角度突显了自然的壮丽。
    • 洞穴通天路崄巇: 体现了山洞的神秘和艰难的道路,传达了探索的艰辛。
    • 雨未作霖天下旱: 反映了自然的干旱和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增添了一丝忧愁。
    • 玉龙蟠此少人知: 传达了对隐秘自然风光的珍视,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 “玉龙”象征蜿蜒的山脉,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高崖、山洞和旱灾,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思考,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高远和坚毅。
  • 白云: 代表着轻盈与自由。
  • 山洞: 隐喻着神秘和未知的探索。
  • 玉龙: 象征美丽与神秘,代表着自然的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云溪”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的溪水
    • B. 白色的云
    • C. 溪水中的白云
  2. 诗中“雨未作霖”是什么意思?

    • A. 雨水丰沛
    • B. 干旱缺水
    • C. 正在下雨
  3. “玉龙蟠此少人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珍视
    • B. 对人类的反思
    •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时亮的《临桂白云洞》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于宁静的氛围,而李时亮的诗则更强调险峻的探险感。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便于深入理解当时的诗风。
  • 《山水诗研究》: 探讨山水诗的发展与影响,提供相关的文学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