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
时间: 2025-01-06 16:02: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
作者: 丁宝臣 〔宋代〕
路缘萝茑荫杉松,
翠壁丹崖不计重。
天作锦屏环十里,
僧开朱屋面千峰。
花閒越鸟鉤辀语,
溪外秦人仿佛逢。
早晚车驺到山下,
篮舆多日待追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五泄的美丽景色:
路边蔓延的藤萝遮蔽了杉树和松树,
青翠的山壁和红色的崖壁让人感觉不再沉重。
天似乎为这里编织了一幅锦屏,环绕着十里山川,
僧侣在朱红色的屋子里,面对千座山峰。
花丛中悠闲的越鸟在钩辕上鸣叫,
溪水之外的秦人仿佛在不经意间相逢。
早晚的车马已经到达山下,
我在这里等了多日,期待着追随而来的人。
注释
- 萝茑:一种常见的藤本植物,常用作装饰,形状如蓉。
- 荫:遮蔽、阴影。
- 翠壁丹崖:青翠的山壁和红色的崖壁。
- 天作锦屏:形容自然景色如同精美的锦缎。
- 僧开朱屋:指僧人居住的朱红色房屋。
- 越鸟:指的是越地的鸟,常象征闲适的生活。
- 秦人:指古代秦国的人,诗中暗含历史的渊源。
- 车驺:车马,古代交通工具。
- 篮舆: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通常由人抬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宝臣,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览五泄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寄情于山水的心态。
诗歌鉴赏
丁宝臣的《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是一首景色优美、意境深远的诗。诗的开篇通过描绘路边的藤萝、杉树和松树,构建出了一幅清幽的自然画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将视野拓展至更广阔的十里山川,巧妙地用“天作锦屏”来形容自然的壮丽,显示出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朱红色的僧屋与千座山峰的对比,突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诗中,越鸟的鸣叫和秦人的相逢,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悠闲与恬淡。诗的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期待,暗含着一种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宋代文人倾心自然的情感,体现出一种恬淡而又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缘萝茑荫杉松:路边的藤萝为杉树和松树遮阴,构建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场景。
- 翠壁丹崖不计重:青翠的山壁和红色的崖壁,使得自然景色显得轻松愉悦。
- 天作锦屏环十里:形容自然景色如同精美的锦缎,环绕着十里的山川。
- 僧开朱屋面千峰:僧侣的朱红屋子对着千山,显示出人和自然的和谐。
- 花閒越鸟鉤辀语:闲适的环境中,越鸟在花丛中啼叫,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溪外秦人仿佛逢:溪水之外,似乎有古代秦人偶然相逢,增加了诗的历史厚度。
- 早晚车驺到山下:车马早晚抵达山下,暗示出诗人的期待。
- 篮舆多日待追从:在这里等候的篮舆,表现出对友人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作锦屏”,将自然景色比喻为锦缎,生动形象。
- 对仗:如“翠壁丹崖”,展现了诗歌结构的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萝茑: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杉松:代表坚韧与长青,象征生命的永恒。
- 锦屏:象征人间的美好与和谐。
- 朱屋:象征人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越鸟:象征闲适与自由,体现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作锦屏”是什么意思?
- A. 自然景色如同锦缎
- B. 人工编织的锦缎
- C. 天空的颜色
- D. 精美的屏风
-
“路缘萝茑荫杉松”中提到的“荫”指的是什么?
- A. 阳光
- B. 遮蔽
- C. 花香
- D. 山水
-
诗中的“早晚车驺到山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失落
- B. 期待
- C. 忧伤
- D. 疲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山水的宁静与个人的孤独感,而丁宝臣的《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则是更为欢快和热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丁宝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