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子黄时雨又晴,春衫未脱暑犹轻。
天横远岫半眉绿,云漏斜阳一眼明。
野树晚风清蝶梦,曲池芳草乱蛙声。
浮生嚣寂何穷已,搔首蓬窗感慨生。
白话文翻译:
在梅子成熟的季节,时而下雨时而放晴,春天的衣衫还未脱去,夏天的热气也才刚刚开始。
远处的山峦在天际横亘,像是半边眉毛的绿色,斜阳透过云层,显出一线明亮的光芒。
野外的树木在晚风中轻拂,清风带着蝴蝶的梦,曲折的小池塘旁芳草遍生,蛙声此起彼伏。
浮生在喧嚣和寂静之间何其无穷,我在蓬窗前搔首,感慨万千。
注释:
字词注释:
- 梅子:指梅树结的果实,象征初夏的来临。
- 黄时雨:指梅子成熟时节的细雨。
- 春衫:春天的衣服,象征春天的余温。
- 远岫:远处的山峦。
- 斜阳:夕阳,指日落时的阳光。
- 蓬窗:指窗外的杂草,象征着生活的随意与自然。
典故解析:
- 此诗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纪,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代。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贴近生活著称,常常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初夏》创作于初夏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依恋与对现实的思索。
诗歌鉴赏:
《初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的自然景象,整首诗融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梅子黄时雨又晴”,通过梅子的成熟与时雨的交替,描绘出初夏的气候特征,生动而真实。接下来的“春衫未脱暑犹轻”,不仅传达了季节的变换,也透露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天横远岫半眉绿,云漏斜阳一眼明”,这两句通过对远山和斜阳的描写,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象,意象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而“野树晚风清蝶梦,曲池芳草乱蛙声”则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在眼前展开。
最后两句“浮生嚣寂何穷已,搔首蓬窗感慨生”将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外在自然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思与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季节变化的思考,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子黄时雨又晴:描绘梅子成熟的季节,时雨与晴天交替,表现初夏的气候变化。
- 春衫未脱暑犹轻:春天的衣服还没有脱下,夏天的热气尚且轻柔,表现出初夏的温暖。
- 天横远岫半眉绿:远山的绿色像半边眉毛,形象生动,展现自然的美。
- 云漏斜阳一眼明:斜阳透过云层,光亮而清晰,描绘出夕阳的美丽。
- 野树晚风清蝶梦:晚风吹拂,树木摇曳,仿佛带来了蝴蝶的梦境,增添了诗境的灵动性。
- 曲池芳草乱蛙声:小池旁芳草茂盛,蛙声此起彼伏,展现了初夏生机勃勃的景象。
- 浮生嚣寂何穷已:人生在喧嚣与寂静之间循环往复,哲理深邃。
- 搔首蓬窗感慨生:在窗前感慨人生,表现了诗人的思考与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横远岫半眉绿”,将远山比作眉毛,形象生动。
- 拟人:如“晚风清蝶梦”,赋予风以情感,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流露出对时光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子:象征初夏与丰收。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蛙声:代表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云漏斜阳一眼明”中“斜阳”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正午的阳光
C. 傍晚的阳光
D. 深夜的阳光 -
诗人在窗前感慨的是: A. 自然的美
B. 生活的无常
C. 友情的珍贵
D. 家乡的思念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初夏》与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春望》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虑,而《初夏》则带有一种轻松与哲思的气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