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时间: 2025-01-17 10:30:51

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

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
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

白话文翻译:

在行军作战时,忘却了衰老和黄昏,
在春天来临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第一次来到梅岭之外,
第三次见到了木绵花的盛开。
山中的鹿宁愿游玩于市中,
江边的鸥鸟本在沙滩上休息。
红尘中没有尽头的日子,
我却白发苍苍,依然未能归家。

注释:

  • 行役:行军或劳作。
  • 衰暮:衰老和黄昏,形容时间的流逝。
  • 物华:自然的美丽,指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 梅岭:指梅花盛开的山岭,象征春天的到来。
  • 木绵花:即木棉花,春季开花,象征繁荣。
  • 山鹿:山中的鹿,象征自然的生灵。
  • 江鸥:江边的海鸥,象征宁静的生活。
  • 红尘:指人世间的纷扰与喧嚣。
  • 白发:形容年老和归家的渴望。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和自然之美,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符合“诗中有画”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诗人可能在外出游历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对人生与归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开篇“行役忘衰暮”,道出在忙碌中忘却了衰老的境地,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接着“逢春感物华”,则通过春天的到来,激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梅岭和木绵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氛,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后半部分的“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则是对自然生灵的观察,展现了和谐的自然状态,诗人似乎在羡慕它们的自由与宁静。而“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则是对人生的沉思,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与归属感的渴望。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役忘衰暮:在外出征或忙碌中,忘却了衰老和黄昏来临的感觉。
  2. 逢春感物华: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感受到自然万物的美好。
  3. 一来梅岭外:第一次来到梅岭之外,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4. 三见木绵花:第三次见到木棉花的开放,象征生命的复苏。
  5. 山鹿宁游市:山中的鹿宁愿在城市中游玩,反映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思考。
  6. 江鸥本卧沙:江边的海鸥本在沙滩上休息,展现了宁静的生活。
  7. 红尘无了日:人世间的纷扰似乎没有尽头。
  8. 白发未还家:自己已经白发苍苍,却仍未能回到家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比作生命的美好。
  • 拟人:山鹿和江鸥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亲切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和生活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岭:象征春天和希望。
  • 木绵花:象征繁荣与生命的活力。
  • 山鹿:象征自然的自由与和谐。
  • 江鸥:象征宁静与安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木绵花”象征什么? A. 繁荣
    B. 凋零
    C. 冬天
    答案:A

  2. “红尘无了日”的意思是什么? A. 生活充满希望
    B. 人世间的纷扰没有尽头
    C. 归家之路漫长
    答案:B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赞美与热爱
    C. 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春天与人生感慨的诗作。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感兴》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更注重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后者则侧重于思乡之情,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涵盖了大量古诗的选集。
  • 《宋诗三百首》:提供了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的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