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遇风》
时间: 2025-01-04 07:4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钲三声船欲发,
天地苍茫忽开阖。
恶风吹倒多景楼,
怒涛打碎金山塔。
涛头抛船入半空,
船从空中落水中。
势如崩山垧日二十九,
声如推随万石之虡千石锺。
岸人惊呼船欲没,
舟人绝叫船复出。
平生所闻杨子江,无风已自波相撞。
莫教风动一波起,
三日奔腾收不止。
君不见,逆酋投鞭欲断流,
槁街自送月氏头。
白话文翻译
船在金钟的三声响起下即将起航,天与地的辽阔景象瞬间变幻。狂风将多景楼吹倒,怒涛将金山塔打得粉碎。浪涛把船抛向半空,船从空中坠落入水中。那气势如同崩塌的山崖,声响如同推着万石的巨钟。岸上的人们惊呼船要沉没,船上的人们绝望地呼喊船又浮出水面。生平所闻的杨子江,即使没有风也会波涛相撞。不要让风再激起波澜,三天三夜的奔腾也无法停止。你难道没有见到,逆流而上的舵手投下鞭子想要断流,干枯的街道自送月氏的头颅。
注释
- 金钲:古代的一种乐器,声响清脆,常用于船只起航时。
- 多景楼:指的是一处著名的楼台,象征着高耸的建筑。
- 金山塔:指的是金色的山峰或塔,象征着伟岸的建筑。
- 势如崩山:形容气势如同崩塌的山脉,极为壮观。
- 杨子江:指的是长江的一部分,以其波涛汹涌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歌作品中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而受到后世推崇。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常通过细致的观察与真切的感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瓜州遇风》写作于杨万里旅行途中,正值舟行于河流之际,遭遇狂风暴雨。诗中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的威力及人们在艰难困境中的勇敢与坚持,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瓜州遇风》是一首充满视觉与听觉冲击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巨大与无情。诗人以船行于暴风雨中的亲身体验,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开头的“金钲三声船欲发”既是起航的号令,也暗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波。
随着诗的展开,狂风巨浪的描写层层递进,先是“恶风吹倒多景楼,怒涛打碎金山塔”,形象地表现了风暴的猛烈。接下来的“涛头抛船入半空,船从空中落水中”则将这一切推向高潮,生动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恐惧与震撼。
在描绘自然灾害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人们在危难时刻的反应,岸边的人们惊呼,舟上的人们绝望而又渴望生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部分通过对杨子江的回忆,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对自然的叹息,既是对风暴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兼具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展现了杨万里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钲三声船欲发:起航前的号令,暗示即将出发。
- 天地苍茫忽开阖:形容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仿佛天地在瞬息间改变。
- 恶风吹倒多景楼:狂风无情,摧毁高耸的楼阁,突显自然的力量。
- 怒涛打碎金山塔:波涛汹涌,象征着海的愤怒。
- 涛头抛船入半空:船被波涛抛起,描绘惊险的场面。
- 船从空中落水中:船体落水,生死未卜。
- 势如崩山垧日二十九:形容气势如同崩塌的山脉,壮观而惊人。
- 声如推随万石之虡千石锺:声音如同巨石滚落,震耳欲聋。
- 岸人惊呼船欲没:岸上的人们惊恐地喊叫。
- 舟人绝叫船复出:船上的人拼命呼喊,表达绝望与希望交织的情感。
- 平生所闻杨子江,无风已自波相撞:对杨子江的深刻印象,即使无风也波浪起伏,显示出河流的动态。
- 莫教风动一波起:希望继续的狂风不要再激起波澜。
- 三日奔腾收不止:形容风暴持续的时间之长,暗示后果严重。
- 君不见,逆酋投鞭欲断流:描绘逆流而上的艰难,象征对抗困难的勇气。
- 槁街自送月氏头:暗示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势如崩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威力。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描绘自然的狂暴与人类的脆弱,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的反思,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钲:象征出发与希望。
- 恶风、怒涛:自然的威力与不可控。
- 船:象征人生旅途中的波折与挑战。
- 岸人、舟人:代表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钲”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鱼
- C. 一种船只
- D. 一种食物
-
“恶风吹倒多景楼”中的“多景楼”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然美
- C. 人类的成就
- D. 历史文化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将《瓜州遇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相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滕王阁序》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瓜州遇风》则更侧重于自然力量的直接冲击与人类的应对。
参考资料
- 《杨万里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