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

时间: 2025-01-04 06:58:40

灯烬不挑垂暗蕊,炉灰重拨尚馀薰。

清风欲发鸦翻树,缺月初升犬吠云。

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

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清光与子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
作者:苏轼

灯烬不挑垂暗蕊,炉灰重拨尚馀薰。
清风欲发鸦翻树,缺月初升犬吠云。
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
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清光与子分。


白话文翻译:

灯火熄灭,灰烬不再挑动,暗淡的灯芯垂落;炉灰重新拨动,依旧留有些许余温。
清风将要吹起,乌鸦在树上翻飞,缺月初升,犬吠声伴随着浮云。
闭上眼睛,心中涌现新的想法,身边的孤影还是旧日的知音。
雷州的别驾或许在危坐,跨海的清光与你相隔远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灯烬:指灯火熄灭后留下的灰烬。
  • 暗蕊:指灯芯,形容灯光微弱。
  • 炉灰:指炉灶中的灰烬。
  • 清风:指清爽的风。
  • 欲发:即将吹起。
  • 缺月:指月亮缺损,形容月亮的形状。
  • 犬吠:狗叫声。
  • 孤影:孤独的身影。
  • 别驾:古代官职名,指别驾司的官员。
  • 跨海清光:指跨越海洋的清晨光辉。

典故解析:

  • 灯烬与炉灰: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平常。
  • 缺月与犬吠:展现了寂静夜晚中的自然景象,增添了孤独感。
  • 雷州别驾:这是苏轼对其友人的问候,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一生经历了多个政治风波,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的词作,也有细腻深情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雷州期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通过夜晚的描写,反映了他内心的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在灯火熄灭、炉灰尚存的情境中,感受到思绪的涌动和对友人的思念。首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夜晚的清冷和孤寂,灯烬与炉灰的意象交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平淡。接着,诗人通过清风、乌鸦、缺月和犬吠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场景,使读者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感受,诗人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牵挂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完美结合,表现出苏轼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烬不挑垂暗蕊:描写了夜晚灯火熄灭后的情景,暗示孤独和寂静。
  2. 炉灰重拨尚馀薰:炉灰的拨动,带有温暖的余韵,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3. 清风欲发鸦翻树:清风将起,乌鸦在树上翻飞,增添了夜的动感。
  4. 缺月初升犬吠云:缺月升起,伴随犬吠,形成了静谧的夜晚背景。
  5. 闭眼此心新活计:闭上眼睛,心中涌现新的想法,表现出思考的状态。
  6. 随身孤影旧知闻:孤独的身影与旧友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体现出思念之情。
  7. 雷州别驾应危坐:提到友人在雷州,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8. 跨海清光与子分:清晨的光辉跨越海洋,与友人相隔,表现了距离与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灯烬不挑”与“炉灰重拨”,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意象:通过“清风”“缺月”等意象,营造出夜晚的静谧与孤独。
  • 比喻:灯烬与炉灰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烬:象征着过去的光辉与生活的沉寂。
  • 清风:象征着自由与希望。
  • 缺月:象征着缺失与孤独。
  • 犬吠:增添了夜晚的生动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灯烬不挑垂暗蕊”中的“暗蕊”指的是哪个物品? A. 灯芯
    B. 灯罩
    C. 灯泡
    D. 灯光

  2. 诗中提到的“雷州别驾”是指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家人
    C. 诗人的敌人
    D. 诗人的老师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友情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感慨
    D.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写夜晚情景,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抒发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苏轼李白的夜晚描写各有特色,苏轼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意象运用上也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对比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