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净因院寄琏禅师》

时间: 2025-01-01 15:06:37

岁月潜消日里冰,依然来见佛堂灯。

此身已自非前我,问法何妨似旧僧。

洒面飞泉时点点,压池苍石尚层层。

遥知近爱金山好,江水煎茶日几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净因院寄琏禅师
作者: 苏辙

岁月潜消日里冰,
依然来见佛堂灯。
此身已自非前我,
问法何妨似旧僧。
洒面飞泉时点点,
压池苍石尚层层。
遥知近爱金山好,
江水煎茶日几升。

白话文翻译:

岁月在潜移默化中消逝,犹如冬日的冰雪融化,我依然来到佛堂,见到那明亮的灯光。我的身体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我,问道的事情何妨像往日的老僧一样呢?飞泉洒落在脸上,时而点滴,池中的苍石依旧层层叠叠。远远地知道金山寺的美好,江水煮茶,日子又有多少升呢?

注释:

  • 岁月潜消: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 佛堂灯:佛教寺庙中的灯,象征智慧和光明。
  • 何妨:有什么妨碍,意指不妨碍。
  • 飞泉:指山泉或瀑布,常用作自然景观的描写。
  • 金山:金山寺,著名寺庙,象征佛教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字子瞻,号晦庵,与弟苏轼齐名。他的诗词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辙游览净因院时,寄托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前四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自我的变化,诗人通过对佛堂灯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在“此身已自非前我”中,诗人意识到自我经历的变化,但对佛法的追求依然如旧,显示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后四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悟,飞泉、苍石的意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与自身的短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个静谧、深邃的氛围,透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了苏辙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岁月潜消日里冰:隐喻时光流逝,像冬日的冰雪悄然融化。
    • 依然来见佛堂灯:尽管岁月已逝,依旧怀念佛教的智慧与光明。
    • 此身已自非前我:自我已然改变,经历了时间的洗礼。
    • 问法何妨似旧僧:追求佛法的心情未变,反而更显珍贵。
    • 洒面飞泉时点点:自然的清泉洒落,象征着生命的洗礼与滋润。
    • 压池苍石尚层层:池水依旧,苍石层叠,寓意自然的恒久。
    • 遥知近爱金山好:远方的金山寺美丽,表达了对佛教的向往。
    • 江水煎茶日几升:日常生活的平静,反映了简单而真实的快乐。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岁月潜消”),拟人(“洒面飞泉”),以及对仗(如“压池苍石尚层层”)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时间、自然与佛教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佛法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岁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常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 佛堂灯:象征智慧与光明,代表对真理的追求。
  • 飞泉与苍石:自然的意象,代表生命的洗礼和坚毅。
  • 金山:象征着佛教文化的美好,寄托了诗人对信仰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岁月潜消”意指什么?

    • A. 时间流逝
    • B. 生活幸福
    • C. 自我改变
    • D. 追求佛法
  2. 诗中的“此身已自非前我”表达了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自我的变化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人生的否定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苏辙的《游净因院寄琏禅师》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的关系,前者更强调对时间与自我的思考,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