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临平二首》

时间: 2024-10-05 18:37:41

拂溪十点五点雨,縠纹织出团花缕。

花头细大虽不勺,一花销时一花吐。

北风卷云如卷帘,忽然收尽玉廉织。

天光却在水光下,天水熔作镜一奁。

好山隔市望不见,秪有清溪照人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拂溪十点五点雨,縠纹织出团花缕。
花头细大虽不勺,一花销时一花吐。
北风卷云如卷帘,忽然收尽玉廉织。
天光却在水光下,天水熔作镜一奁。
好山隔市望不见,秪有清溪照人面。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雨点洒落在溪水上,水面上泛起了纹理,像是织成了花样的缕绸。虽然花的大小不同,但一朵花凋谢时,另一朵花又绽放。北风把云彩卷起,像是卷帘一样,突然间把织成的玉帘收拢。天光映在水面上,天和水融为一体,宛如一面镜子。美丽的山隔着市区,让人无法看到,只有清溪的倒影映照着人们的脸庞。

注释:

  • 拂溪:轻轻拂动的溪水。
  • 縠纹:水面上细微的波纹,像丝绸的纹理。
  • 花头:花的形状或状态。
  • 北风卷云如卷帘:比喻北风把云彩卷起,形象生动。
  • 玉廉:指玉制的帘子,形象地描绘了云彩轻薄如纱。
  • 清溪照人面:清澈的溪水映照着人们的脸庞,传达出宁静的自然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其作品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创作背景:

《泊舟临平二首》是杨万里在临平泊舟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悟。此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然亲密接触,创作出大量描绘自然的佳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临平山水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开头两句以“雨”与“纹”相搭配,勾勒出一幅动感的溪水画面,展现了雨滴落在水面所形成的美丽波纹。接着,诗人用“花头细大虽不勺”表达了对自然生命轮回的思考,暗示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与生灭。随后,北风的描写则给人一种动态感,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卷,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天上云彩与水中倒影的和谐统一。最后,诗人用“好山隔市望不见”将自然与城市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强调了自然的纯净与城市的喧嚣之间的对立与和谐。整首诗情景交融,感情细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拂溪十点五点雨:描绘雨点轻轻落在溪水上,展现出细腻的自然场景。
  2. 縠纹织出团花缕:水面上涟漪纹理如同丝绸花样,形象地展现了雨水与水面的互动。
  3. 花头细大虽不勺:花的形状有大有小,象征着不同生命的存在。
  4. 一花销时一花吐:一朵花凋零时,另一朵花又绽放,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5. 北风卷云如卷帘:北风把云彩卷起,形象生动,营造出动态的氛围。
  6. 忽然收尽玉廉织:云彩被风吹散,如同收起轻纱,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7. 天光却在水光下:天光与水光交融,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8. 天水熔作镜一奁:水面如镜,反射出天光,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9. 好山隔市望不见:美丽的山被城市遮挡,暗示自然与人造环境的对立。
  10. 秪有清溪照人面:只有清澈的溪水映照着人们的脸庞,体现了自然的真实与纯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卷帘,将水面比作镜子,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以及诗人对生命轮回和自然美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滋润,带来生机。
  • 溪水:代表自然的纯净与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轮回,体现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北风:象征着变化和力量,体现自然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拂溪十点五点雨”的意思是: A. 雨水很大
    B. 雨点轻轻洒落在溪水上
    C. 雨水停了

  2. 诗中“花头细大虽不勺”的意思是:
    A. 花的大小不重要
    B. 花的形状各异
    C. 花都已经凋谢

  3. “天水熔作镜一奁”中“熔”的意思是:
    A. 溶化
    B. 融合
    C. 变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都关注自然,但杨万里更加强调了生命的细腻和变化,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十九首》
  • 杨万里诗集及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