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寒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阵阵风寒树树斜,不容老子出檐牙。
绣帘半卷门偏启,深倚胡床远看花。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寒风阵阵吹来,树木都被吹得歪斜,连我都不愿意走出屋檐。
绣制的帘子半卷着,门也微微开启,我深深倚靠在胡床上,远远地欣赏着花朵。
注释:
字词注释:
- 阵阵:形容风的声音或气息,表示频繁的样子。
- 风寒:指春天的寒冷风气。
- 不容:不让,不允许。
- 老子:这里指作者自己,含有自谦的意味。
- 绣帘:用绣花布做的帘子。
- 胡床:一种古代的坐具,通常用竹子或木头制成,供人休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现了春天特有的气候特征,以及诗人对春寒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与田园,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寒时节,展现了春天的寒冷气候,反映了作者对春季气候变化的细腻感受,以及他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春寒》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寒冷的气候和作者的内心感受。开头两句“阵阵风寒树树斜,不容老子出檐牙”,直接描绘了春寒的情景,给人以强烈的寒冷感。诗人用“阵阵”形容风的频繁,令人感受到寒风的侵袭,而“树树斜”则通过对树木姿态的描写,表现出风的力量和寒冷的影响,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
接下来的两句“绣帘半卷门偏启,深倚胡床远看花”,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倚靠在胡床上,虽然外面寒冷,却依然选择欣赏窗外的花朵,表现出一种对美的追求与向往。绣帘的半卷和门的微启,象征着一种开放与期待,显示出诗人对春天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寒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热情,展现出一种温暖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阵阵风寒树树斜:描绘春天的寒风吹拂,使树木倾斜,传达出天气的寒冷。
- 不容老子出檐牙:表达诗人因寒冷而不愿意出门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自谦的态度。
- 绣帘半卷门偏启:描写室内的环境,绣帘的半卷和门的微启让人感觉到一种温暖的气氛。
- 深倚胡床远看花:诗人悠闲地倚靠在坐具上,欣赏窗外的花朵,体现了一种惬意与闲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没有明显的比喻,但通过景象的描写引发联想。
- 拟人:树木的“斜”似乎暗示它们也感受到了寒风的影响。
- 对仗:全诗的结构较为工整,展示了古诗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一种在寒冷中仍然感受到春天气息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寒:象征着春天的寒冷天气,传达出一种清冷而生动的意境。
- 树木:自然界的象征,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 绣帘、胡床:象征着居家的温暖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阵阵风寒”形容的是哪个季节的天气?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诗中“老子”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诗人的父亲
C. 一位老者
D. 无法确定 -
诗人是在什么地方欣赏花朵?
A. 田野
B. 书房
C. 胡床上
D. 亭子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杨万里的《春寒》更加强调了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物的静谧与和谐美。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