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其五》

时间: 2025-01-06 09:40:00

骤暖如初夏,通身退裌衣。

只言寒已去,却等五更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骤暖如初夏,通身退裌衣。只言寒已去,却等五更归。


白话文翻译:

骤然的暖意像初夏一样,让我全身都脱掉了外衣。只听说寒冷已经离去,却又等到五更时分寒意再次回归。


注释:

  • 骤暖:突然的暖和。
  • 如初夏:形容气温像初夏时节一样温暖。
  • 通身:全身。
  • 退裌衣:脱下外衣,裌衣指外衣。
  • 只言寒已去:只听说寒冷已经离去。
  • 却等五更归:却又等到五更时分,寒冷再次回到。

典故解析:

“寒已去”指的是冬季的寒冷已经过去,而“五更”则是指深夜到黎明时分,传统上认为这一时段是寒气最重的时候,诗中反映了春天的气候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是杨万里在春天时写的诗,诗中表现了当时的气候变化和个人的感受,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期待与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首句“骤暖如初夏”以对比手法,生动地呈现了春天来临时的温暖感觉,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接下来的“通身退裌衣”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欢迎与享受,似乎是随之而来的暖意令人放松,想要摆脱寒冷的束缚。然而,诗的后两句却透露出一种矛盾与无奈,明明春天已经来到,但“却等五更归”的寒意又让人感到不安。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对立,反映了春天的不稳定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暖花开的期待,也有对寒冷再次来袭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骤暖如初夏:形容春天的暖意突然来临,像初夏一样温暖,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2. 通身退裌衣:表示诗人因为暖和而全身脱掉外衣,显示了他对春天的愉悦。
  3. 只言寒已去:听闻寒冷已经消失,暗示春天的到来。
  4. 却等五更归:五更是寒冷天气的象征,表明即使春天已经来临,寒意依然可能在深夜回归。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骤暖”和“五更归”形成强烈对比,展现春天的复杂性。
  • 拟人:将寒冷拟人化,似乎在暗示寒冷有意识地回归,让人感到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描绘春天的到来和随之而来的不稳定气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变化中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骤暖: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象征着冬天的残留,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无常。
  • 五更:深夜时分,代表着寒意的再次回归,暗示着春天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骤暖如初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寒冷
    • b) 温暖
    • c) 失落
  2. “却等五更归”中的“五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正午
    • b) 深夜到黎明
    • c) 傍晚
  3.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展现春天的复杂性?

    • a) 拟人
    • b) 对比
    • c) 排比

答案:

  1. b) 温暖
  2. b) 深夜到黎明
  3. b) 对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甲子初春即事》白居易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首诗都描绘了早春的气息,但杨万里更侧重于气候的变化与个人的感受,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强调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