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谏曹先生》
时间: 2024-12-29 19:2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名满世重如山,果见延登左掖班。
天子虚心求国是,先生著手济时艰。
要看出处诸公上,只在精神一转间。
前此极言虽引去,安危理乱正相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颂了曹先生的声名和贡献,称他的名声如同高山一样巍峨,确实可以在朝堂上得到重用。天子虚心向他请教国事,而他也在努力帮助国家渡过难关。要想真正看出他在众公之上的地位,只要在思维上有所转变就能发现。之前所说的极端言辞虽然被抛弃,但国家的安危与治理的理乱是紧密相关的。
注释
- 声名:名声,声誉。
- 延登:指得到朝廷的重用。
- 左掖班:古代官署,指朝廷中的高官。
- 天子:指皇帝。
- 虚心:谦虚地请教。
- 济时艰:帮助解决当时的困难。
- 出处:地位,出处。
- 精神一转:思维转变,见解变化。
- 安危:安定与危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涉及当时政治与社会问题,风格沉稳,注重表现个人的理想与政治抱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国家面临内外困扰,政治动荡,诗人以曹先生为例,表达了对贤士的推崇,并期望通过对国家治理的探讨,达成安定的目标。
诗歌鉴赏
《上司谏曹先生》一诗通过对曹先生的赞美,展现了对贤能之士的推崇和对国家治乱的关注。诗的开头以“声名满世重如山”形象地描绘了曹先生的威望,表明他在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地位。随后的诗句提到“天子虚心求国是”,展现出皇帝对贤臣的尊重,体现了当时政治体制中对人才的渴求。
另外,诗中提到“先生著手济时艰”,不仅赞美了曹先生的才干,也传达出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的关心,反映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几句“前此极言虽引去,安危理乱正相关”则强调了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暗示只有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才能真正理解国家的安危与治理之道。
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既有对个人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思,展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和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声名满世重如山:赞美曹先生的声誉和地位极其重要。
- 果见延登左掖班:他终于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成为高官。
- 天子虚心求国是:皇帝谦虚地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 先生著手济时艰:曹先生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努力解决面临的困难。
- 要看出处诸公上:要想真正理解其地位与贡献。
- 只在精神一转间:只需在思想上有所改变,就能看出真相。
- 前此极言虽引去:之前极端的言辞可以被抛弃。
- 安危理乱正相关:国家的安危与治理的道理是紧密相连的。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声名满世重如山”比喻曹先生的声誉之高。
- 对仗:整首诗中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如“安危理乱正相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贤能之士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国家动荡的背景下,呼吁重视与支持有才能的人,以期达到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声名:象征着威望和权力。
- 高山:象征着稳定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 天子:象征着权威与治理的中心。
- 精神一转:象征着思想的觉醒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子”指的是哪个角色? A. 皇帝
B. 大臣
C. 平民 -
诗中“声名满世重如山”是用来形容谁的? A. 诗人
B. 曹先生
C. 皇帝 -
诗的主题主要是讨论什么? A. 个人生活
B. 治国理政
C. 诗歌创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 讨论政治理想与历史变迁。
- 《滕王阁序》(王勃): 表现个人抱负与时局。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上司谏曹先生》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均展现了对时局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注重自然与人生的哲理,后者则聚焦政治与治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宋代诗人代表作品。
- 《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对古典诗歌的创作技巧和思想进行分析。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介绍古代中国政治体制及其与诗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