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避暑)》
时间: 2024-12-29 19:19: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避暑)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午转槐阴,正炎暑侵肌似醉。
问何处披襟散发,解衣扬袂。
傍沼茅亭杨柳绿,倚崖草阁梧桐翠。
唤玉人纤手掬清泉,生凉意。
开枕簟,浮瓜芰。
琼液浅,歌喉细。
对文禽雪鹭,助成幽致。
十顷碧莲潇洒国,万竿修竹清凉世。
算此时情绪有谁同,吾侬自。
白话文翻译
午后阳光透过槐树的阴影,正值炎热的夏季,热气如醉般侵袭着身体。
我问,哪里可以披上衣襟、散开头发,解下衣服,轻松舞动?
在池塘边的草亭旁,杨柳绿意盎然;
倚靠在悬崖上的草阁中,梧桐树苍翠欲滴。
我呼唤那位玉人,纤纤细手捧起清泉,带来一丝凉意。
打开凉席,浮起的瓜果和水芹。
琼液如水,歌声细腻。
与雪白的鹭鸟对望,助长了幽雅的情趣。
十亩碧绿的莲花洒落在国土上,万竿修竹清凉世界。
这时的愉悦情绪,谁能与我同享?唯有我自己。
注释
- 槐阴:槐树的阴影。
- 侵肌似醉:热气侵袭肌肤,像醉酒一样。
- 披襟散发:披开衣襟、散开头发,形容轻松自在的状态。
- 唤玉人:呼唤美丽的女子。
- 十顷碧莲:十亩的碧绿莲花,形容水面上的莲花景象。
- 吾侬自:只有我自己,表达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学箕,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炎热的夏季,诗人希望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表达避暑的心情,借以抒发对清凉环境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满江红(避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避暑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槐阴”、“杨柳”、“梧桐”等意象,营造出一个清凉、惬意的环境。诗人在盛夏的午后,感受到炎热的侵袭,心中渴望解放,披襟散发,享受自然带来的凉意。
诗人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呼唤“玉人”捧泉,传递出一种人间的温情。清泉的凉意不仅是对身体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安慰。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清幽雅致的环境,体现了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在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感叹这种美好的情绪难以与他人分享,流露出一丝孤独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午转槐阴:正值午后,浓密的槐树阴影变得更加凉快。
- 正炎暑侵肌似醉:炎热的夏天让人感到困倦和不适,肌肤似乎被热气侵袭。
- 问何处披襟散发,解衣扬袂:我在问,哪里可以自由地放松自己,享受自然的美好?
- 傍沼茅亭杨柳绿:池塘旁的草亭,杨柳摇曳生姿,绿意盎然。
- 倚崖草阁梧桐翠:在悬崖边的草阁中,梧桐树生机勃勃。
- 唤玉人纤手掬清泉:呼唤那美丽的女子,轻轻捧起清泉。
- 生凉意:清泉带来了凉爽的感觉。
- 开枕簟,浮瓜芰:打开凉席,瓜果和水芹漂浮在水面上。
- 琼液浅,歌喉细:清酒轻盈,歌声细腻。
- 对文禽雪鹭,助成幽致:与白鹭相对,增添了幽雅的情趣。
- 十顷碧莲潇洒国:十亩的碧绿莲花装点着这片土地。
- 万竿修竹清凉世:万竿修竹为这个世界带来清凉。
- 算此时情绪有谁同,吾侬自:在这美好的时刻,谁能与我共享?唯有我自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炎热的感觉比作醉酒,形象生动。
- 对仗:如“开枕簟,浮瓜芰”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 拟人:如“唤玉人”,赋予人物以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避暑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阴:象征着避暑和清凉,带来宁静的感受。
- 杨柳:象征柔美和生命的力量,与夏日的清新相得益彰。
- 清泉:象征清凉和纯净,带来心灵的慰藉。
- 碧莲:象征着富饶和美好,描绘出自然的富饶。
- 修竹:象征高洁和坚韧,传达出对清凉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人”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美丽的女子
- C. 自然的化身
答案:B
-
诗人对避暑的心情是:
- A. 愉快的
- B. 忧伤的
- C. 不安的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十顷碧莲”象征着什么?
- A. 凶险
- B. 美好
- C. 忍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本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雨后的清新,后者则侧重于避暑的惬意。
- 《山中杂诗》则通过山水的宁静引发内心的思考,与本诗的自然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