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兴》

时间: 2024-12-29 20:12:50

川原望曷极,薄暮不知还。

或有鸣琴者,深林早闭关。

我来流水外,秋在夕阳间。

此意谁同喻,归云态自閒。

意思解释

野兴

作者: 觉罗成桂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川原望曷极,薄暮不知还。
或有鸣琴者,深林早闭关。
我来流水外,秋在夕阳间。
此意谁同喻,归云态自閒。

白话文翻译:

在广袤的川原上,望着无边的景色,薄暮来临,不知道该何时回去。或许有弹琴的人,早已在深林里关闭了门扉。我站在流水之外,感受到秋天正映照在夕阳之间。这种情思又有谁能理解呢?归来的云彩显得格外悠闲。

注释:

  • 川原:广袤的河流和原野。
  • 曷极:何止于此,形容无边无际。
  • 薄暮:指黄昏,天色渐暗之时。
  • 鸣琴者:弹琴的人。
  • 深林:深邃的森林。
  • 早闭关:早早地关闭了门,表示隐居的状态。
  • 流水外:在流水之外,远离水流之地。
  • 秋在夕阳间:夕阳的余晖映衬着秋天的气息。
  • 此意谁同喻:这种情感又有谁能理解呢。
  • 归云态自閒:归来的云彩显得轻松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觉罗成桂(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满族,曾任职于清朝的文官体系。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的黄昏时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诗人可能在游历途中,感受到秋季的萧瑟以及黄昏时分的宁静,因而引发对归宿、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野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广阔的川原与薄暮的景致,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深邃的自然环境。首句“川原望曷极”以无边的景色为引子,传达出一种开阔的心情,但随之而来的“薄暮不知还”则暗示了归家的无奈与迷茫。接下来的“或有鸣琴者,深林早闭关”,让人想象出在深山中有人隐居的情景,仿佛在呼应现代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我来流水外,秋在夕阳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秋天的感怀。夕阳映照出的金色光辉与秋天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此意谁同喻,归云态自閒”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感伤,诗人希望有可以分享此情此景的人,但又意识到这种情感的孤独。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意象生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川原望曷极:形容视野开阔,目之所及无边无际。
  2. 薄暮不知还:在黄昏时分,身在何处已经模糊,不知该何时回家。
  3. 或有鸣琴者:暗示在寂静的环境中,或许有弹琴的人。
  4. 深林早闭关:隐居的生活,早早关闭了与外界的联系。
  5. 我来流水外:自我独立于流水之外,感受自然的存在。
  6. 秋在夕阳间:秋天的气息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尤为明显。
  7. 此意谁同喻:这种感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8. 归云态自閒:归来的云彩显得轻松自在,暗喻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归云态自閒”,将云彩比作自在的状态,表现诗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和和谐美,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鸣琴者”,“归云态”让无生命的事物赋予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孤独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川原:象征广阔与自由。
  • 薄暮: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鸣琴者:代表隐逸与内心的宁静。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无尽。
  • :代表成熟、萧瑟与思考。
  • 夕阳:象征温暖与希望,同时也暗含着告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暮不知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想要回家
    B. 感到迷茫
    C. 享受孤独
    D. 对未来有期待

  2. “归云态自閒”中的“归云”指的是什么?
    A. 归来的鸟
    B. 归来的云彩
    C. 回家的路
    D. 归来的朋友

  3.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觉罗成桂的《野兴》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二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但王维的诗更偏向于对山水的直接描写,而觉罗成桂则通过对秋天与薄暮的描绘,展示了孤独与思考的情感。王维的诗中更多的是和谐与宁静,而觉罗成桂则渗透了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