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世撄尘网,襟怀总不羁。
但看高士传,每与鹿门期。
妙手写生处,幽人坐息时。
上衣山翠好,林壑结相思。
白话文翻译:
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尘世的纷扰,然而我的胸怀却始终不受束缚。
只要看看高士的传记,他们总是与鹿门相约。
那技艺高超的画家在生动的风景中,幽静的人们在此处歇息。
身着青翠衣裳的我,望着山中美景,心中充满了思念。
注释:
- 撄:意为遭受、经历。
- 尘网:比喻世俗的纷扰与牵绊。
- 襟怀:指人的胸怀、心态。
- 高士:指品德高尚、志向远大的士人。
- 鹿门:传说中隐士聚集的地方,象征隐逸生活。
- 妙手:指画家技艺高超。
- 幽人:指隐士或心境悠然的人。
- 山翠:形容山的青翠欲滴。
- 林壑:指山林和沟壑,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鹿门”出自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鹿门即指隐士的居所,而“高士传”则是指历代高士的传记,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觉罗成桂(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满族人。他以诗词和书法见长,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抒发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高洁人格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高士理想的向往。开头两句以“撄尘网”表现了诗人经历的尘世纷扰,接下来则通过“高士传”引出理想中的隐士生活,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情怀。诗中的“妙手写生处”与“幽人坐息时”构建了一个宁静的画面,诗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画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上衣山翠好,林壑结相思”,用山水的美好与思乡之情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世撄尘网:表达诗人半生经历的纷扰与困扰。
- 襟怀总不羁:尽管经历纷扰,诗人的胸怀始终自由。
- 但看高士传:只需看看隐士的传记。
- 每与鹿门期:他们总是与隐逸生活相约。
- 妙手写生处:描绘技艺高超的画家在自然中写生。
- 幽人坐息时:幽静的人们在此休息。
- 上衣山翠好:身着青翠衣物的我,欣赏山的美丽。
- 林壑结相思:山林之间寄托着我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襟怀总不羁”与“幽人坐息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尘网”比作世俗的羁绊,生动形象。
- 意象:运用“山翠”、“林壑”等自然意象,传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高士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翠: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幽人:象征隐逸与超脱。
- 鹿门:象征理想的隐士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撄尘网”意指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世俗的纷扰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B -
“高士传”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传记
B. 隐士的传记
C. 画家的传记
答案:B -
诗中的“山翠”代表了? A. 思乡之情
B. 自然的美
C. 人生的烦恼
答案:B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觉罗成桂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隐逸的生活态度,但王维更多地融入了禅意,而觉罗成桂则更强调对高士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