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庐一首有寄》

时间: 2025-01-01 16:20:36

直庐特许北门开,视草新恩擢上才。

初地传衣将百岁,昔贤倚笔已三回。

兴元赦制加颜读,泽潞军书运掌裁。

润色王言良不易,岂惟前路近中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直庐特许北门开,视草新恩擢上才。
初地传衣将百岁,昔贤倚笔已三回。
兴元赦制加颜读,泽潞军书运掌裁。
润色王言良不易,岂惟前路近中台。

白话文翻译:

直庐特别允许北门打开,望着新草,感恩于新任的才俊。
初次传递衣物将要百岁,古代的贤者依靠笔墨已三次。
兴元年间的赦免制度增添了对颜值的重视,泽潞的军书掌握在我手中。
润色王的言辞是非常不容易的,难道前方的道路仅仅是通向中台吗?

注释:

  • 直庐:指诗人所处的地方或寓所,可能是某种特定的文化或学术场所。
  • 北门:象征开放,可能暗指新机会。
  • 草新恩:新生的草木,象征着新的希望或恩惠。
  • 传衣:古代传递衣物的礼仪,象征着传承。
  • 昔贤:古代的贤者,指有德行的人。
  • 兴元:指某个朝代的年号,可能是指清代的某一时期。
  • 泽潞:指地方名称,可能与军事或行政有关。
  • 王言:指王的言辞,象征重要的言论或决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管世铭,清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结合个人经历与社会时事,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当时政治与文化状态的思考,借“直庐”之名,寄托对未来的期望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使用了丰富的意象与典故,表达出一种对新生的渴望与对传统的尊重。诗的开头就营造出一种开放和欢迎的气氛,北门的开启象征着新机会和新生事物的到来。接着提到的“新恩擢上才”,不仅是对时事的关注,更是对人才的重视。

“初地传衣将百岁”一句则引发了对传统的追溯,诗人借此表达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同时也暗示着历史的延续性。后面的“兴元赦制加颜读”则是对当时政治的反思,显示出对社会制度的关注与批判。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的情感,强调了润色王言的不易,暗示着在前行的道路上,不仅要面对现实的挑战,更要尊重和传承历史的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直庐特许北门开:开门迎客,象征开放与包容。
  2. 视草新恩擢上才:新草茁壮,暗示新的人才与希望。
  3. 初地传衣将百岁:传承的意义,历史的延续。
  4. 昔贤倚笔已三回:对先贤的敬仰,文学的传承。
  5. 兴元赦制加颜读:对当前政治的反思,重视外在的评价。
  6. 泽潞军书运掌裁:掌握军政,展现个人的权力与责任。
  7. 润色王言良不易:编辑重要的言辞,反映责任的重大。
  8. 岂惟前路近中台:暗示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需不断努力。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北门”象征开放。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集中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关注,体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门:象征开放与新机会。
  • 新草:代表新生与希望。
  • 昔贤:象征传统的智慧与文化传承。
  • 王言:重要的言辞,象征权力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直庐”象征什么?

    • A. 传统
    • B. 开放
    • C. 权力
  2. 诗人对“昔贤”的态度是?

    • A. 不屑一顾
    • B. 敬仰
    • C. 怀疑
  3.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失落
    • B. 希望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谢榛的《春日偶成》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对,管世铭的诗注重对个人与历史的对照,展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表达。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国事的忧虑,而管世铭则更关注于文化的传承与新生的希望。